第三辑 温一壶月光下酒(第10/12页)

回望我所居的城市,这座平常使我因烦厌而去寻找细部之美的城,当时竟陪我跨越尘沙,照见了一些真实的大块的面目。那一天我在山顶上坐到辉煌的灯火为城市戴着光环才下山,下山时还感觉到美正一分一分的升起。

我们如果能回到自我心灵真正的明净,就能拂拭蒙尘的外表,接近更美丽单纯的内里,面对自己是这样,面对一座城市时不也是这样吗?清晨时分,我们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点头微笑,那时我们的心是多么清明温情呀!我们的明净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与污染,同时也可以洗涤整个城市。

如果我们的心足够明净,还会发现太阳离我们很近,月亮离我们很近,星星与路灯都放着光明,簇拥我们前行。

就像有一天我在仁爱路的菩提树上,发现了一个小红蚂蚁的窝,它们缓缓在春天的菩提枝桠上蠕动,充满了生命清新的力量,正伸出触角迎接经过漫长阴雨之后都城的新春。

对我们来说,那乱车奔驰的路侧,是不适于生存,甚至不适宜站立的;可是对菩提树,它们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对小红蚂蚁,它们自在生存,欣然迎接早春;我们都是一样,是默默不为人知,在都市的脉搏里流动的一丝清明之血。

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的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这株黄昏的菩提树,树中的小蚂蚁,不是与我一起在通过污染,面对自己古典、温柔、沉静的心情吗?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的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

云散

我喜欢胡适的一首白话诗“八月四夜”:

我指望一夜的大雨, 把天上的星和月都遮了; 我指望今夜喝得烂醉, 把记忆和相思都灭了。 人都静了, 夜已深了, 云也散干净了, 仍旧是凄清的明月照我归去, 我的酒又早已全醒了。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这首《八月四夜》,是根据周邦彦的一阕词《关河令》改写成的,《关河令》的原文是:

秋阴时作, 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胡适的诗一点也不比周邦彦的原词逊色。我从前喜欢这首诗,是欢喜诗中的孤单和寂寞的味道,尤其是在烂醉之后醒来,不知道如何度过凄清的好像永无尽头的寒夜时。我在少年时代,有很多次的心境都接近了这首诗的情景。

这使我想起,孤单和寂寞虽也有它极美的一面,但究竟不是幸福的。只是有时我们细细想来,幸福里如果没有孤单和寂寞的时刻,幸福依然是不圆满的。

最好的是,在孤单与寂寞的时候,自己也能品味出那清醒明净的滋味,有时能有一些些记忆和相思牵系,才是最幸福的事。

清晨滚着金边的红云,是美的。

午后飘过慵懒的白云,是美的。

黄昏燃烧炽烈的晚霞,是美的。

有时散得干净的天空,也是美的。

那密密层层包裹着青天的乌云,使我们带着冷冽的醒觉,何尝不美呢?

当一个人,走过了辉煌的少年时代,有许多人就开始在孤单与寂寞的煎熬中过日子;当一个人,失去了情爱与生命的理想,可能就会在无奈的孤独中忍受一生;当一个人,不能体会到独处的丰富与幸福时,他的生命之火就开始黯然褪色……

凄清的明月是不是美丽的明月那同一个明月呢?当我们从生命的烂醉醒来的时候,保持明净的心灵世界,让我们也欢喜独处时的寂寞吧!因为要做一个自足的人,就是每一时每一刻都能看清云彩从心窗飘过的姿势。在云也散干净的时候,还能在永夜中保持愉悦清明,那么,即使记忆与相思不灭,我们也能自在坦然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