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波罗蜜(第7/22页)
印度是极早就用香的民族,数千年前就有旃檀香、沉水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脑香、乳香、黑沉香、安息香等香料。若依使用方法,有香水、香油、香药、丸香、散香、抹香、练香、线香等等,排起来洋洋洒洒,正是一本“香道”。
我觉得极有趣的是在印度、中国西藏都有制“香泥”的风俗。他们把牛粪、泥土、香水混合起来,制成一种泥状的东西,作为涂坛场修法之用。香水虽贵,牛粪泥土亦可贵呀!
对于“轮回之香”我于是有不同的观点:在无始劫的轮回之中,如果我们有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功德之香作为引导,必将引领我们走入更清净的境界。我深信在法界中,必有一个无形无相的香光庄严世界。
但是,再回头一想,这世界,不论古今中外,任何民族都有他们的“香道”,用以涂饰身体,掩盖从身体出来的自然之味,也可见我们的身体是多么不净。佛陀在四念处中教我们常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多么深刻而真实的教化呀!
这身体,即使吃的是山珍海味,饮的是玉液琼浆,穿的是绫罗绸缎,涂的是轮回之香,只要过了一夜,无不成为不净的东西。如是观察,就会使我们免除对身相的执著。身相的执著一旦破了,用来庄严不净之身的事物也就不会执著了。
我最感慨的是,现代的香水愈做愈昂贵,香气愈来愈盛,甚至连男人也使用香水,是不是表示现代人的身心一天比一天不净了呢?

无怨的风
心里要是无怨,不管世间的八风怎么吹,我们都能听见风中美好的消息。心里要是有怨,再清凉的风里面都有寒蝉的悲声。
大概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我一直很喜欢读台湾的农民历。虽然农民历的印刷向来十分粗糙,但我只要看到那黄色的封面,心中就会流过一股温暖的感觉。
从有记忆开始,老家祖厅的墙上就挂着一本农民历。由于经常使用的关系,它的书页都已翘起,还沾着一些手渍与油污。在农民历上方的墙是曾祖父曾祖母的画像以及祖父母的遗照,对面则贴着家族成员的重要相片,还有小孩子在学校得到的奖状,密密麻麻的。正中央的供桌则供奉着观音菩萨、妈祖娘娘和祖宗牌位。
我常觉得农民历和那些摆在祖厅的事物都有密切关系,它的重要性也可以等量齐观,是农人重要传统的一部分,否则怎么会摆在祖厅那么重要的位置呢?
旧时的农民看农民历有着不可轻忽的实用价值。就以五月来说吧,五月的节气叫做“小满”,日出是在清晨五点七分,日落是在十八点三十四分,这时候“太阳过黄经六十度,春天种的稻谷行将结实”。如果是台北的农民,是种植胡瓜、茄子、菜豆、甘薯、大葱的好时间;南部的农民,则可以种植小萝卜、瓮菜、越瓜、大豆、小白菜。若是住在安平的渔民,出海可捕到虱目鱼苗;在东港,则可以捕到龙虾和鲨鱼。
这些看来简单的记述,实际上是不简单的,它是经过千百年无数农民实验的结果,它的真实性也不容轻易怀疑。像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农民,他们种作的时机全是参考农民历,绝不擅做主张。光复以后,常有农会的人到家里游说,有的希望农民种新作物,有的要改变耕作方法。我记得父亲常回答说:“要翻过历书才算。”
农民历当然不只记载种作的事,它还有“每日主事”,记载当天最重要的事,例如“上弦四时十八分”或“蚯蚓出”、“华佗神医诞辰”等等。还有“每日宜忌”,记载了大自纳采、嫁娶、入宅、安葬、造船、开市,小至裁衣、求医、挂匾、会亲友、扫舍宇种种行事。
从前的农民大小事都很细心谨慎,深怕犯冲,所以大小事情都会参阅黄历。另一个原因是敬畏天地,但要事事求教于风水仙又不可能,参看黄历是最便利的。
我童年时就对农民历深信不疑,甚至有一些被现代人看作迷信的东西,我也觉得颇有道理,譬如农民历最后一页常有“鹅肉配蛤蜊会中毒”,需用“绿豆沙来解”的图形,或者某月某日生肖属蛇的会犯冲,不宜远游诸类的说法。
长大一些以后,离家在外,我每年都会买一本农民历来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有时深夜读之,便会惦念起父亲以及农田的情景,慢慢体会出农民历除了实用的记述,也有非常美丽的东西。像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的语言都是美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简单看似无情的语言,却蕴含了天地造化生育、繁茂、成熟、凋零的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