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风吹不动(第2/3页)

那些摆出强人姿态,鄙视老去与死亡的人,无法脱开老与死的捕捉,而那些坦然面对人生兴谢的道路的人,也同样地要走进枯萎的怀抱,这是人生里无可奈何的真实。正像哲学家尼采说的:“群山之间最近的路是从山巅,但你必须有够长的腿。”这实在是个悲剧的预示——没有人有那样长的腿。

写到这里,突然听到新闻广播,报道郎静山先生往南横公路拍照的回程,在利稻附近,座车翻落五百多米的深谷,随行的四人中三死一伤,而郎先生在五十米高的山腰上被摔出车外,仅受轻伤,距离他过完九十五岁生日仅有十天的时间。陪他前往而死亡的摄影家都犹在壮年,使我们感到哀伤,却也同时看到了无常的例证。

郎先生不只是命大,简直是个奇迹,可见他的福报很大。比较起来,有许多年轻人,当劝他们要多做智慧的探索、心灵的思考时,他们常说:“还早哩!等我年纪大了,比较清闲时再说吧!”很少人想到,即使在这个世界上,仍有许许多多青年竟活不到老的,或者他们知道许多人活不到老,但万万想不到那活不到老的正是自己。

我想到两句诗:“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还有两句是:“孤坟都是猛士,荒冢多少豪杰。”

人生说长道短,短的有活不过一时的,长的也难过百岁,从这一个限制来看人生的道路,就可以看到佛教经典在这基础上看清了人生的真相,老病缠身,失所流离,怀爱死别则是这真相里最让人叹息。

八风吹不动与三法印

佛教里说人生最基本的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烦恼炽盛。这八苦中,其他六苦都是因人而异,有轻重之别,唯有老、死两样是绝对的、相同的、没有差别的。

老死虽是绝对的,但有八种东西曾加速它的来到,在经典里称为“八风”。《增阿含经》就说:“有世八法,随世回转。何云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

为什么叫八风呢?

因为这八种都是煽动人心的原动力,由于这种煽动,加速了人生的燃烧,人就随这种燃烧逐渐被焚掉了岁月,烧光了寿命。可是使我们快速老化的不仅是痛苦的事,连利益、称誉、快乐都是使我们燃烧的原能力。

此所以古来的修行人,他们最根本的基础是“八风吹不动”,这也是最基本和定境。八风吹不动,并不表示就不会老,不会死,而是能使生命的风不要吹得太快、太激烈,不加速运转的速度罢了。

这是《蓱沙王五愿经》说的:“志在淫佚,故不得脱。志在怒,故不得脱。志在愚痴,故不得脱。道人知是者,因弃淫佚之以为,弃嗔怒之心,弃愚痴之心,拔恩爱之本,断其枝条,截其根茎,不复生兹,是名无为。”——把八风的枝条与根茎都拔除了,不再被它煽动,是解脱人生之苦的根本道路。

说到“八风不动”,禅宗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上书“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两句,请部属送给佛印看。佛印看了微笑,在上面批了一个“屁”字,请人送回给苏东坡。

东坡看了这个“屁”字,怒不可抑,亲自坐船过江,要到金山寺去找佛印和尚算账,赶到金山寺时,只见寺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东坡看了哑然失笑,才知道自己上了佛印的当。

这虽是个笑话,但深入想一想,我们在人生里不也是每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屁事吹得东倒西歪吗?有许多人被无常的风吹得步履蹒跚,还自以为是端坐紫金莲哩!

老是无常、死是无常,这是再高的修行者也不能避免的,是佛陀最初说法“三法印”的一部分。

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法印是佛法的定义,也是用这三个定义可以区别佛法与外道的不同,用这三个法印来衡量一切诸法,如果有一个法自称是永恒不变的(例如信我者永生),是唯我独尊的(例如天地为我所创造),是可以得到人间一切荣华的(例如求财得财),那么这不是正法,而是外道。

一般说三法印,都是把三者分开来做印证,但我有一个不同的解释,是连贯来看的,就是当一个人明白了一切法为无常的真谛,他才有可能打破一切对自我的执著,而唯有打破我执到了无我的境界,才有可能进入寂静明澈的涅槃净境。

珍惜剩下的岁月

既然知道年华老的悲哀,又知道了死亡随时在门口蹲踞,有许多人都会想:“管他的,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在轮回与转世里,今生未完成的志业都可以在下辈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