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有缘人的钟声(第2/3页)

只可惜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能珍惜缘的成就、缘的力量,与缘的殊胜。

佛的三种不能

在《景德传灯录》里,记载了一则元珪禅师的故事。

元珪禅师在中岳庞坞修行的时候,住在一个简陋的茅草屋里,有一天一位戴漂亮帽子穿着华丽衣服的公子来拜访他,这位公子有很多随从,浩浩荡荡到了茅屋前面,称元珪为大师。元珪见他形貌奇伟非常,就问他说:“仁者有何贵事,到老僧的陋室来呢?”

“大师,你认识我吗?”那位公子说。

元珪说:“在我的眼里,佛与众生没有分别,我都同等对待,你是谁又有什么分别呢?”

公子说:“我就是这座山的山神,可以使人死去,也能让人重活,你怎么可以把我看成和别人一样呢!”

元珪说:“我本来不生,你又怎么使我死呢?我看我的身体与虚空相同,看我和你相同,你如果能毁坏虚空和你自己,才能毁坏我,你能毁坏虚空和你自己吗?我早就是达到不生不灭境界的人了,你尚且不能有不生不灭的境界,何况是令我生死呢?”

岳神听了,知道元珪禅师是得道的高人,立即稽首项礼拜他为师,并且由禅师授以杀、盗、淫、妄、酒五戒,正式收为弟子。

岳神受了三皈五戒之后,问元珪禅师说:“我的神通和佛比起来怎么样?”

元珪说:“如果把神道说成十能,你有五能五不能,佛则有七能三不能。”

岳神一直自认神通广大,听到禅师所说,悚然避席跪地说:“请师父开示。”

元珪说:“我问你,你能使上帝往东天奔跑?而在西边同时出七个太阳吗?”

“不能。”岳神说。

“那么,你能夺住地上所有的神明吗?你能使五岳连结在一起吗?你能让四大海的海水融合在一起吗?”

“不能。”岳神说。

“这就是你的五种不能。”元珪禅师继续说,“我现在来告诉你,佛的三种不能:

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 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 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

这就是佛的三种不能。但是,定业并不是牢久不可破的,无缘也只是一段时间,并不是永远的……依我所解悟的佛,他并没有什么神通,只是以无心来通达一切的法罢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佛并不是万能的,他有无限的智慧与能力,却不能灭除每个人自己做下的定业果报;他知道众生都有佛性,究竟了无始劫的因缘,却不能感化教导没有缘分的人;他能度的有情众生是无数量限制的,但却不能把众生全部度尽,因为有许多无缘的众生。

佛的三种不能里,有两种是与缘分有关的,可见缘分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佛陀当年在灵鹫山上讲《妙法莲华经》,现场就有五千人站起来走掉,佛陀的弟子似都很生气,佛陀却一点也不生气地说:“他们是机缘还没有成熟呀!”

这真是彻见了人生因缘的智慧之语。我们在这有情的人间,被抛弃、被见离、被轻忽、被生离死别,饱受了种种情感的折磨,如果我们能进入因缘的内在世界,平心静气地说:“我们是机缘还没有成熟呀!”这时,我们就超越了束缚,照见人生是因缘合成的本来面目。

因缘沉埋八千年

在佛经里,把一切有为法由缘而生成,称为“缘生”;把一切事物的待缘而起,称为“缘起”;但一切因缘都不是永恒的,转眼消失,叫做“缘灭”。

我们常说“因缘”“因果”,到底因、缘、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和差别呢?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说:森罗万象都自因缘而成,因缘合成而生的就叫果。这在经典上是“因则能生,果则所生,缘则助生”,对所生成的果来说,因是亲而强力的,缘则是疏而弱力的。例如种子为因,雨露农夫等环境因素为缘,这因缘合成生出来的米,就是果。

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知道因果之间有绝对关系,但却不是必然关系。例如说我们种了一个因,这个因没有缘的相会,它就永久止于未来,不能显现它的果。我们前面说“佛不能灭定业”,定业虽不可灭,却可以“止”,用愿力改变诸缘,则定业的果就永远不能结了。

举一个例子说,有一年我到埃及去旅行,在开罗博物馆看到许多从法老王墓穴中挖出来的食物种子,有小麦、稻子、玉米等等,那是法老王陪葬用的种子,因为在古老埃及人的轮回观念里,认为人死后转生另一个世界,是带着灵魂、身体、黄金、食物一起转生的,因此才有木乃伊,以及非常多而丰富的葬品。

我特别留意那些种子,种子中最老的,干燥后埋在地里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了,到本世纪才被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