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辑 日日是好日(第25/25页)

年轻人拜别老师到别国去,正要渡江的时候,看到一位船师,划船如飞,他看得很感慨:“幸好我没有和他比赛划船,我虽然会很多技术,划船还没有学过呀!”于是拜船师学习划船,也是很快就学会划船的技术,并且胜过他的老师。

他又到另一个国家,看到该国国王的宫殿天下无双,心想:“盖这宫殿的人,是多么巧妙呀!我游学以来还没有学过这个,如果和他比赛技术,一定输给他,我一定要学会,才能满足我天下第一的志愿。”于是跑去求盖宫殿的人收他做弟子,不久之后,他果然学会了一切盖房子的本事,甚至技术还超越了师父。

他辞别了老师,到处去找人比赛技术,他走遍十六个国家,没有人能胜过他,到最后,甚至听到他的名字,就没有人敢出来比试了,年轻人自负的感慨着:“天地之间,谁有胜我者?”心里不免也怅然若有所失。

佛陀为了度化这位青年,化成一个沙门,拄杖持钵,走过他的面前。青年看见佛陀化成的沙门,觉得十分奇怪,因为他走过的国家没有佛法,也没见过这样打扮的人。就问沙门说:“我走遍天下,没有看过你这样装扮的人,没有看过有人穿你这样的衣服、拿你这样的工具,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和别人不同呢?”

“我是个调身的人哪!”沙门回答说。

于是,沙门告诉年轻人说,一个人能调和身心,胜过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也才可以真的光明洞达,照耀天地,他说了一首偈:

弓匠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沙门教给年轻人许多调身的方法,例如持戒、修善、布施、忍辱、禅定、智慧、慈悲喜舍等等,他说只有能调身的人才能走向真正的解脱之路,“弓船、木匠、六艺奇术,斯皆绮饰华誉之事,荡身纵意生死之路也。”

年轻人听了大为佩服,就拜佛为师,最后证得了阿罗汉道。

这个出自《法句譬喻经》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调和身心、面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一个有智慧的人调身都没有时间了,哪有时间去和人比较争胜呢?

在《法句譬喻经》里,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名叫萨遮尼犍的人,才明多智,被认为是国中第一,但他非常高傲自大,常用铁片打成腰围围住肚子,有人问他为什么用铁片围肚子,他说:“我的智慧太多,怕智慧从肚子满溢出来呀!”

他听说佛陀很有智慧,就跑去问佛陀几个问题,想要非难佛陀,我们来看其中的三个问题:

“何谓为道?”

“常愍好学,正心以行;唯怀宝慧,是谓为道。”

(勤勉爱好学习,以正直的心修行;满怀宝贵的智慧,这就是道。)

“何谓为智?”

“所谓智者,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有智慧的人,是不必辩才来说明;心胸坦荡没有恐惧,择善固守就是智。)

“何谓为有道?”

“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无道。”

(所谓有道的人,并不是救一物就是,而是能怨亲平等普救天下众生,甚至不去伤害无道的人。)

这是多么伟大澄明的见解,最应该记住的是“唯怀宝慧”“不必辩言”,我们心里满怀着宝贵的智慧,不必向别人辩解逞能,当然也不必与别人比较。胜过自己的人就是“大雄”,清净的身心即是“宝殿”,能这样,纵使再寂寞孤独的旅途,也能有极乐之心,那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在走向法界之路,法界才是真实的、唯一的故乡。能调身的人,也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