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日(第3/22页)

“失踪了?您说什么,天奇失踪了?!”

“您还不知道?”

“什么时候的事?”

“那天之后我见过他一回,后来就不知他到哪儿去了。”

“怎么会呢?”女人说,“别人也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有好久了。就好像忽然间没了。”

车厢里还很安静,有嘁嘁喳喳的低语声和火车的行驶声混合在一起。某一处行李架上吊着一只玩具帆船,和窗外的雾气一个颜色一样朦胧。

“晓堃说,其实他们俩有一年多谁也不跟谁说话了。”

“她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男人问。

“是天奇先有什么话都不跟她说的,她怎么知道为什么?”

“是吗?她这么说。”男人无可奈何地笑笑。

“他怎么说?天奇这家伙是怎么说?”

“这么问,咱们俩也快打起来了。”男人笑笑,这一回笑得挺宽厚,又说:“咱们俩要是吵起来,最后也是弄不清是谁先吵的。”

女人笑起来,突然停住又突然大声笑起来,终于醒了,又漂亮又有生气。在她背后不远的地方,那只玩具帆船有节奏地荡,像一只钟摆。

然后她觉得自己太放纵了。

“晓堃告诉我,”她说,“天快黑的时候屋里还没有点灯,她常趁天奇不注意半天半天地偷着看他,不是在看,是在读,读不懂他。”

“天奇也一样,真想把她读懂。”

“可她读了这么多年,还是没读懂。”

“天奇也是一样。”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看着田野村庄和太阳都在亮起来。

“刚才您说什么?做了一宿梦,您?”

“我要么整宿整宿失眠,要么睡着了就整宿整宿做梦。”

男人眼睛一亮:“怎么您也这样?”仿佛他一直期待的就是这个,却又不期而至。

“您也是吗?”

“嗬,简直!”

“是——吗!”女人含笑甩一下头发。

“我平生最遗憾的一件事,不,是之一,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所有我做的那些千载难逢的好梦全都记不住。”他想了一下,看见女人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他。“吹个牛吧,要能记住哪怕十分之一,我的小说就会写得比现在强一百倍。”

女人笑得又倾心又着迷:“我的梦倒是全都能记住,您先听我说,可我一点儿都不懂我怎么会做那样的梦,稀奇古怪简直不着边际。”

“说一个行吗?”

“譬如,我梦见自己长了条尾巴,上面全是鱼鳞。”

“还有呢?”

“我浑身湿淋淋的冷得发抖,到处不见一个人。”

“嗯。然后呢?”

“记不清了。好像是……不行,实在是忘了。”

男人把一支烟捏来捏去,想这个梦,把烟放在鼻子下闻,把烟捏软了从中抽出烟梗。这期间女人做着自己的事,但注意力都在他那儿。

“这样不行。”男人说。

女人立刻停下手里的事。

“光说这么一点儿不行。”他把那支烟点着,透过烟雾看了她一会儿,“有一种释梦的方法,您知道吗?”

女人坐在太阳里。还有她背后那只帆船,也被太阳染成金黄,安安静静,飘飘荡荡。

有个养鸟的老人坐在一块大树根上。树早不知道被运到哪儿去了,说不定已经被做成了什么。鸟笼子挂在离他一箭之遥的几棵小树上,这样他觉得跟他那些鸟更近了,每一只的叫声都意味着什么就更清楚了。

女人对年仅十四岁的女儿说:“那么你觉得什么有意思呢?”她把“有”字说得又长又重。

女儿背对母亲站在阳台上,不停地踢脚下的水泥栏杆。

“我想,”母亲又说,“总还有些事是有意思的。总会有些事你觉得有意思吧?”

女儿仍不回答,低头瞧瞧自己的鞋尖儿,不踢了。

“譬如,你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再譬如说,你想没想过将来要干什么呢?”

女儿做了个不耐烦的表示,又开始踢栏杆。

“哪能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呢?你刚这么小,你才十四岁……”

女儿转身走进屋里去,经过厨房时把什么东西碰了一下,然后是砰的一声门响。

夜晚漫长得失去节奏。楼下,松墙围起来的空地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个雪人。屋子里静悄悄的,自来水管不时轰隆轰隆响一阵。听不见女儿在干吗,女儿仿佛不在家。女人站在阳台上,站到月亮升高了,她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雪人正在消融。

过厅里的水仙花悄悄开放。六片白色的小花瓣,不引人注目。

她推开女儿的房门。一束橘黄色的灯光里,女儿懒洋洋地倒在床上看小说,四周都暗。桌上摊开一大堆作业。“你怎么才回来?”女儿问她,没有抬头。一瞬间,她也觉得自己刚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回来,风尘仆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