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7/7页)

[注释]

①香印:供佛用品。北宋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买卖香印者不直接称呼,用打锣来表示,称为“打香印”。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记云:“太祖庙讳匡胤,故今世卖香印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②博卖:原刊本《东京梦华录》作“扑卖”为是。扑卖,小商贩以赌博的方式招揽生意,宋元时比较流行。多用掷钱的办法,视钱的正反面多少确定输赢,赢者得物,输者失钱。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记云:“(张湘)梦人持巨螌扑卖,湘一扑五钱皆黑,一钱旋转不已,竟作字。”这里所说的就是当时进行扑卖的情形。下文“亦有扑上件物事者”的“扑”也是扑卖的意思。③发牙豆:黄豆芽或绿豆芽一类的蔬菜。“牙”即是“芽”的通假字。

[译文]

如果养马,就需要有两个人每天供应铡好的草料;养狗则要供应饧糟;养猫的则需供应猫食和小鱼。还有那些加固路面、钉铰补锅、箍桶匠、修补日常工具、掌鞋,刷腰带、修理幞头帽子、补角冠的手工匠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店铺和营业执照。每逢各季、时令,他们就会印制或施送佛像等物。那些专为住户打水的,各有自己负责的地段街巷。城中还有专门的刷油漆、打钗环、扛着大斧为人劈柴,以及换扇子柄、供应香饼子和炭团的人,夏天里还有专门为人洗毡、淘井的人,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出现在眼前。军营里的乐队,一旦赶上空闲的日子就在街坊里演奏,吸引小孩妇女观看,并散发零星的糖果之类,这叫做“卖梅子”,又叫做“把街”。每天在民宅院落前或大街上,都有人挨家挨户叫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杂燠、香药果子,以及叫卖冠梳领抹、头面、服装、日常使用的铜铁器皿、衣箱、瓷器之类。也有把上面这些物件进行扑卖的,这叫做“勘宅”。在城中的后街或空闲的地方,人们团转盖房,门户相对或相背地聚居而居,这叫做“院子”,都是些普通百姓在这里居住。每天卖些蒸梨枣、黄糕麋、宿蒸饼、发芽豆之类的东西。每逢春天,官府差人来监督城中沟渠的疏浚工程,在沟渠旁边另挖一坑,用来盛放沟渠中淘出的淤泥,这叫做“泥盆”,泥坑必须等到官府的监督人员检查之后才能将其封盖起来。因为夜间会有行人出入经过,所以在月黑之夜官府都会派人照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