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听不清这个世界的声音(第2/2页)
前几年,家属院里有个小伙子结婚摆酒,年龄比我还小几岁,给爷爷发了请柬。大冬天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蹬着三轮车,戴着棉帽,吸溜着鼻涕从县城东北跑到西南去吃酒席。那小伙子和我们家无亲无故,爷爷自然也是再普通不过的送礼者,甚至人家都没计划给他留座,只是随手把请柬发到每个街坊手里。爷爷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回来后犯了急性肠胃炎,拉了好几天肚子。下次又有街坊邻居结婚,他还要去。我爸怪他,说你想吃啥我给你买,还用大冬天跑那么远去吃吗?想随礼,让别人把礼捎到不就行了吗?又不是多近的关系,一个家属院就两三家去,你还跟着凑热闹!他不吭声。他的退休金舍不得花,吃饭吃药都拣便宜的吃,我爸平时给他钱他也不花,有乡下亲戚来了,他给小孩儿压岁钱倒挺大方。又怕我爸说他,还要背着我爸偷偷给。我爸怪他,他不吭声。后来我知道了这事,对我爸说,他老了,整天闷在家里觉得自己是废人,有人请他吃喜酒,他觉得是人家尊重他;他给别人钱,是觉得自己还有用,还能帮别人。我爸沉默不语。
陈后山诗云:少日拊头期类我,暮年垂泪向西风。我想到自己迟早会有老去的一天,就感到恐怖。有时想起张国荣、黄家驹、古龙、路遥,就觉得英年早逝未尝不是一件挺酷的事。每个人都注定会老去,从不经意的一刻起,慢慢与这个世界疏离,先是听不清这个世界的声音,再渐渐丧失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可能性。
上天让每一个饱经风霜的人牙齿脱落、双耳重听,在离开世界前先深深地走向孤独,这种安排未免残酷。但细细思量,上天亦自有他的道理。一个人应当在少年时代海阔天空地幻想,再用整个中年时代去实现它,等到年华老去,自应缄口不言。惟其如此,才能趁自己还能与这个世界交流时,把生命演绎得尽可能好看。我以为英年早逝是这世上最大的酷,是十足的炫技而不着痕迹,是一头狮子通身是爪。《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说,人应思惟死无定期。这句话比我看过的所有心灵鸡汤都要励志。当你想到自己三个月之后就可能死去,你就会从今天起,去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许多事情不能推,推着推着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