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世界很残酷更要学着强大(第6/9页)

然后有一天,我们结结实实地受伤了,才会蓦然回首来时路,才会懂得,原来迷途知返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智慧。而时间与世事,将源源不断地赋予我们自知自愈自强的能力。

所以请相信我,受过伤的你,经历过痛苦的磨砺,终会变得坚强又闪亮。而且,终有一天,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把迷途知返的经历告诉另一位姑娘。

滚蛋吧,拖延君

拖延有惯性,反拖延同样有惯性。

作为一名资深拖延症患者,写到这个话题时,我还真是感触颇多。我们家乡将做事拖拉称为“不出气”,而我就是属于那种“死不出气的”。回顾小时候,有几个场景很深刻:

场景一:我背着书包,慢吞吞地走在山路上,拈花惹草,踢石子,永远迟到。

场景二:放学后,拖拖拉拉,老师布置的作业很晚了还不能完成。又因没有熬夜的习惯,就只能嘱咐我妈第二天清早喊我起来写作业。经常,窗外的天还没有亮透,我就开始在电灯下补作业了。

农忙季节,家家户户下田插秧,我卷着裤腿,手持秧苗,弄蚂蟥,玩浮萍,脑袋里天马行空,想着天空何以为天空,大地何以为大地,秧苗何以为秧苗,半天也插不了几蔸,常被人远远抛下。于是乡邻间笑言:“还好不是拿工分吃饭的年代,要不你这样的,早饿死啦。”

感谢时代,长大后我没有被饿死,但做事拖沓的毛病还真的让人深受其害。

记得刚走入社会时,要生存,就要工作赚钱。年少进厂务工,工资按件计算,时间就是金钱。尽管心里想着要快一些,再快一些,但长期根植渗透的思维模式还是限制了行动,手不够快,效率就不够高,没办法,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后来结婚,生小孩,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开始凡事都要照顾家里人的感受。而且,为了让家庭生活更有质量,更是不得不一再地审视和提升自己。

前一段朋友圈有一条刷屏的消息,是关于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为了庆祝女儿出生,扎克伯格与妻子承诺将他们持有的Facebook的99%的股份(约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以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而我想起的,却是罗振宇在书里提到的一个关于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故事说的是,Facebook最初的创立构想本不是扎克伯格的原创,原创者是文克莱沃斯兄弟,一对富二代双胞胎。有一次,那对双胞胎兄弟见到扎克伯格,就跟他说了社交网络的想法,扎克伯格当即提议一起运作。兄弟俩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但回到宿舍后,扎克伯格就开始动手了,写代码,请教高人,见投资者。而文克莱沃斯兄弟在做什么呢?他们在泡吧,喝酒,准备皮划艇赛,做一切与社交网络无关的事情。直到Facebook已经崛起了,他们才惊慌地上门打官司,说扎克伯格盗用了他们的创意。当然,他们最后得到了几千万美元的赔款加股份,但跟Facebook的前景比起来,中间的差距应该够他们后悔一辈子吧。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因为拖延失去了一次升职的机会,我因为拖延丢掉了文凭,我因为拖延才导致了今天庸碌的人生……

可见,拖延症的危害也是可小可大的,从生活习惯、日常琐事,到工作业绩、事业梦想,当你发现不小心着了它的道,回过头再来看时,原来自己已经被它左右了多年的人生。

于是,在与拖延症相爱相杀之余,我也算是积累了一些小小的心得。此症多见于意志力不坚定者,且容易反复发作,暂无猛药可医,只能慢慢化解。下面就列一个治愈拖延症的不完全指南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1.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纠结中

一切行动上的拖延都源自思想上的犹豫和逃避。不如像疯子一样去做一件事,像傻瓜一样去思考一件事,理直气壮,一往无前,志在必得。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

2.熬夜不如赶早

前几年,我每天都是等孩子睡觉后再写稿,大约从晚上十一点钟开始,熬夜到两三点。结果,就是整天没有精神,做什么事都效率低下,时间久了还能感觉到身体哪里都不对劲。

这两年,我慢慢调整为早上写稿,从早晨五点写到八点,同样是两三个小时,但睡眠质量好,精力充沛,稿件质量明显提高了,身体也不会受到影响。

3.工作和生活,划清界限

在公司的时候,只工作,完完全全、百分百投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里的时候,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尽情玩乐,看剧,逛街,聚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4.给自己一个整洁的环境

如果我看到一个乌七八糟的厨房,是不会有心情去做饭的。同样,一张整洁的桌子,一个干净的房间,都能让人立马投入到想做的事情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