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国人的劣根性(第2/15页)
而也就是在几个月前,这位撞车的王烁先生还砸过一辆宝马X6,也是因为行车产生了摩擦所致。但那位被砸车的车牌一看就是普通的有钱人,并非具有如此背景的人士。要知道,这其中的差异可就大了。两个特殊号段的车主相互之间都有这样的冲突,而一般的有钱人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这要是碰到我等无权无势的老百姓,看来性命可能堪忧,只能寄望于永远碰不到他们了。
更为有趣的是,这样一个私藏枪支弹药、公然在大街上打砸的人,在所谓“投案自首”之后,竟然于2012年的6月取保候审、在家闲居了。这种车牌与这种待遇联系到一起,想必我等心中自有衡量,两者是不是有因果关系还真是难说。
从这件事我们知道了两个情况:特权车未必都是公务车,很多都是这样的人在使用。用金钱当然是可以交换到权力的,就像权力可以换到金钱一样,两者都是硬通货,而且互为表里。如果说特权令人痛恨的话,这种买来的特权就更为令人痛恨。因为特权的使用多少还有公务行为在其中,而买来的特权往往就真的是纯种特权,并且其嚣张的程度要超过真正特权很多倍。阎王总是笑嘻嘻的,分权的小鬼则永远凶神恶煞。
有时候我们会想,在这样隐藏着无数大鳄的城市里,我们普通人真是城市的主人么?这些权力主导的城市当中,真正的主人是“他们”,这些城市是“他们的城市”。有时候他们是在隐形操纵着,有时候也会如同冰山一角一样偶露峥嵘,让我等百姓看到这种真正的豪门恩怨与生活。但如果您不知道江湖上的事儿,可能根本感觉不到这种主导社会的潜流。
顺便说一句,这位被起诉的王烁先生当时29岁,起诉书上的学历是初中。您看,这就是真正有钱人与唐骏这样用野鸡大学装点门面的人之不同,他们甚至不屑于弄个起码的学历来装样子了,一切早都已经尽在掌握。这是他们的城市与未来。
中国的现代隐士
最近长沙有对儿四十出头的白领夫妇,放弃了优厚的城市生活与高薪,到了一处山野之地,捡着别人废弃的房子种地,而且很快就自给自足地过上了日子,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两岁多的孩子。然后他们还可以上网发博客描述自己的生活,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
话说这种隐士的生活一直是文化的一种追求,而且这个追求还不分东西方,各国都有对于这种生活的大量描述,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旅程当中表达过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按照现代的话说,那叫做羡慕嫉妒恨。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的基因,是对于群居生活压力的一种主动逃避与消极抗争。这两位从城市出走的原因也是于此。
前两天看到苹果公司的掌门人乔布斯说过的一段话:“从17岁开始,在这33年当中,每天早上我都在镜子里问自己,如果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的一天,我今天原本必须要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的?如果连续有很多天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的生活就错了。”有时候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段话有些矫情,但如果真的能这样问自己的话,说不定我们的生活会幸福得多。那并非是成功人士在丰衣足食之后的想法,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当中,这种反思更为让人看重,但也更为不易得。原因很简单,古代是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做一个隐士所付出的代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几亩山田就足够让人活着了。而在一个刚刚跨入工业文明没有多少年的地方,社会的紧密结合与分工合作越发地明显,每个人都在一个庞大的网络当中,借助这个网络支撑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未必是赚钱,而是所有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都要仰赖这种社会网络才能得到,我们的生存技能已经极度退化,变得无法离开这个社会网络了——还有多少人会种地或者用柴锅给自己做饭呢?
而且在精神层面上,古代的隐士也早就渐行渐远。古代的隐士践行的是一种现代社会已经没有的理念,除了为了躲避世情之外,更多的是寻求某种精神的超越。而现代隐士则更多的是厌倦与怀疑,那并非是躲避乱世,而是在躲避盛世的喧嚣。
但现代隐士也有比古代更为优越的条件,很多作出这种选择的人,往往具有身在物外而保持联系的能力。这两位还可以发博客描述自己的生活,就是现代隐士最为有趣的写照,他们可以通过离开社会的具体生活层面,但保持着对于社会的了解与交流,只是这种了解与交流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这也正是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某些变化。原来的隐士们只能在离开社会与生活在社会当中二选一,所谓“大隐隐于市”基本就是自我安慰的话。现代隐士则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使得自己既处于社会之外,同时也处于社会之内。这在古代是不能想象的,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