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如何在中国体面地生活(第13/16页)

如果婚姻被这种形态的合同所消解了神圣性,就等于是否定了很多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婚姻变成可用时间来约束的合同了,血缘与社会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这份合同还挺不专业的,刚结婚的时候都海誓山盟、荷尔蒙遍布大脑呢,直接就签两年的可能性不大,真的签了100年之后又后悔的不少,反正这个年头真的要离婚谁也不能真的管,先多签几年把费用省下来再说。不过,这个倒也符合理性人的特点。

另外一个面临的伦理困境在于,这个行为是合同式的,相当于当事人花钱购买政府的结婚登记认可,而且根据时间不同而价格上有所差异。那么,这段婚姻到底算是什么?政府许可的、有时间限制的双方卖淫活动?这个未免太不靠谱了,比糟蹋宗教传统还不靠谱。

其实这种不靠谱正好是这个社会急速发展的标志,因为原本的观念在与现在的生活接轨的同时,一时之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有靠这种看上去不靠谱、实际意义是消解原本价值观的形式,来减低社会所必须承担的成本。

在现代的社会里,离婚所引发的官司成本之高、造成的伤害之大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话说在法律比较发达的美国,最赚钱的律师品种之一,就是打离婚官司的律师。这个主意好就好在如果结婚当时没有那么冲动而签了100年的合同话,大不了忍着这个名义婚姻几年,然后自动分开算了。只是这种婚姻合同还要附带一些财产与孩子所有权的文件,以便于将来做好分割。当然,现在也有所谓的“婚前协议”,但如不加上这个合同制婚姻的话,看上去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说不定将来的婚姻模式还真是这种类似于合同制的婚姻,各种法律文本齐全、时限与权利义务完备,以便在一个日益流动化、信息化的社会当中找到一种最合适的减低社会成本的方法。

工资高增长就是幸福?

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首次发表了《全球工资报告》,前段时间又发布了第二次报告,该报告据说是通过广泛调研来关注工薪阶层的收入问题。报告在收录17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库中找到了115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数据,占所有收录国家和地区总数的65%。收集到的工资数据能覆盖全世界94%的工薪劳动者,相当于全球工资总额的98.5%左右。然后,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增速“引涨”全球工资,中国工资“增速”超欧美国家达5倍之多。

应该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肯定有其合理之处,比之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而言,相信他们还是会多一些。但实话实说地讲,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工资有了这么高的增长?相信凭工资吃饭的一般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原来有了这么高的增长。连专家们都说,中国私有经济整体工资水平非常低,相当于官方公布数据的一半,中国官方的工资数据被高估。

这个确实是原因之一。中国依靠工薪生活的人当中是有贵族在的,比如说垄断企业的员工,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货币收入,都是工薪阶层当中的贵族阶层,至少也算是富裕阶层。要是把他们统计进来的话,这数字当然是小不了。这就好有一比:成片的贫民窟当中耸立着一片基本社区条件完备的小区,哪怕这个小区不算高档,也足够拉高当地的档次了。但您能说因为这片小区,周围的贫民窟的生活水平就上升了?生活成本上升了倒是真的。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一种误解,认为工资既然涨幅这么高,我们应该更加幸福才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幸福?确实,如果要是收入增长的话,人们应该感到幸福增强。但咱也要明白的是,随着工资收入的增长,我们的生活成本也在大幅度增长,而增长的事项当中,涉及民生最基本层面的东西涨幅最高,比如说房子。要是一个人总是处于无壳蜗牛的状态,而那个壳是工资怎么增长都买不起的,幸福感估计就会大打折扣。

另一个没觉得多幸福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提及,那就是幸福感有时候是自己跟自己比,有时候是自己跟别人比。应该说要是我们自己跟自己比,至少有工资可拿的社会阶层当中,从一穷二白走过来之后,现在多少都拥有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比之当年一文不名的状态确实好了很多。但在我们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传播媒介所宣传的生活状态,是普通工薪阶层永远接触不到的,而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又少了点儿精神追求,对比之下的不满足与对某些人财富获取方式的质疑,使得这种幸福感也是大打折扣。

这些综合起来看,国际劳工组织还真是高估了中国工薪阶层的工资,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个“外人”可能更为高估的是中国工薪阶层的幸福感。大致来说,外人对我们的评估总是有这个毛病,即在他们擅长的数字领域分析的话,往往会纳闷中国的情况为何如此特殊,发展是急速的、进步是显著的,但要是真的进入社会当中观察,又会发现这种进步所带来的焦虑与痛苦,往往也是成倍增长,甚至早就高过了工资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