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译本出版手记(第2/3页)
查尔斯·詹姆斯·舍奇,1886年4月18日诞生,是亚历山大的哥哥,作为专职翻译的他(主要)把葡萄牙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他的大部分译作如埃萨·德·克罗兹所作《满洲官员》英译本从未取得进展,可他的确把多部哲学派诗人安特洛·德·肯塔尔(1842-1891年)的十四行诗翻译成了英文。他还翻译了一部分何塞·德·埃斯普龙塞达(1808-42年)所著长篇西班牙语诗剧《萨拉曼卡的学生》。
让·瑟勒·德·梅鲁莱特,佩索阿的法语异名,诞生于1885年8月1日,这个人物似乎是在1907年左右由佩索阿构思出来。除了创作诗歌外,让·瑟勒还留下了两篇未完成的散文:《暴露狂》,写得是年轻女性半裸身体在巴黎音乐厅表演的现象,另一篇是道德讽刺文《1950年的法国》(又名《2000年的法国》),在这篇文章中,未来派叙述者将这些怪异现象称为“和四个女人睡在一张床上的吉罗先生”因为“拒绝乱伦罪”而被押送到监狱。
韦森特·盖德斯,第一个大量使用葡语写作的异名,可能于1907或1908年被创造出来。除了创作诗歌,小说,翻译以及日记体文章,曾经一度《不安之书》(详见前言)的署名就是这位盖德斯。他的生平——助理会计员,孤独的单身汉,住在里斯本位于四楼的一间租住屋内——和贝尔纳多·索雷斯的生平十分相像,而索雷斯似乎就是他的化身。
阿尔波特·卡埃罗,阿尔瓦罗·德·坎普斯、里卡尔多·雷斯以及佩索阿本人都将他视为大师,阿尔波特·卡埃罗·达·席尔瓦于1889年4月16日生于里斯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老姑妈住在乡下,1915年因罹患肺结核在里斯本去世。然而,起码是在1930年前,他都继续通过佩索阿创作诗歌。这位想象出来的牧羊人被称成“自然诗人”,在他的第一首诗中承认,“我从不养羊/可好像我是在养羊。”在1914年构思之时,卡埃罗最初被设计成一位博采众长的先驱,不仅创作了淳朴的反形而上学诗歌《牧羊人》,还创作了多首长篇未来主义颂诗,这些诗归到了坎普斯名下,此外他完成的几首立体主义诗歌最终由佩索阿本人署名。摆脱了这些较为具有自我意识的文学特色后,卡埃罗回到了乡下,此时的他没有任何野心,只希望不带任何哲学思想来真真实实地看待万事万物。
阿尔瓦罗·德·坎普斯,佩索阿最闹腾的一个异名,1890年10月15日生于塔维拉,在格拉斯哥学习海洋工程,因为一次东方航海之旅而中断学业,曾在伦敦住过一段时间,最后定居里斯本。作家坎普斯是个花花公子,戴着当时非常时髦的单片眼镜,抽鸦片,喝苦艾酒,对年轻男子和年轻姑娘都很有吸引力,一开始,他都是凭感觉写一些激昂的长篇颂诗,令人想起沃尔特·惠特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写起了短诗,风格也更为感伤。然而,他却从未改掉顽皮的脾性,频繁干预他的创造者在真实世界里的生活。让佩索阿的朋友们非常生气的是,这位海洋工程师有时候会代替他赴约,1929年,坎普斯自作主张,写信给佩索阿的心上人奥菲莉娅·奎罗斯,劝她把她对爱人的思念扔进“马桶里”冲走。
里卡尔多·雷斯,1887年9月19日生于波尔图,1912年,这位古典派作家和训练有素的医生朦朦胧胧地出现在佩索阿面前,但一直到两年之后,他才确定了他自己的地位。作为君主制支持者(葡萄牙最后一位国王于1910年退位,此后共和国建立),在想象中,他于1919年搬去了巴西,不过佩索阿在别处称他是一位“美国重点高中的拉丁语教师”,档案馆里藏有一个里卡尔多·塞克拉·雷斯博士在秘鲁的地址。佩索阿说雷斯是“用葡语写作,秉承希腊风格的贺拉斯”,他创作了多首短篇颂诗,在诗中提倡带着禁欲主义精神面对生活里微小且稍纵即逝的快乐,不可避免的痛苦,而且生活里没有任何意义可供发现。
弗雷德里科·雷斯,里卡尔多的兄弟,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国外,写过一本关于所谓的里斯本派诗歌(主要人物包括阿尔波特·卡埃罗,阿尔瓦罗·德·坎普斯和里卡尔多·雷斯)的小册子,并称之为葡萄牙唯一真正的国际化文学运动。他还会评论他兄弟“极其伤感”的诗歌,与他的兄弟很有共鸣,他评论他兄弟的诗歌为“清醒且有条理地尝试获得平静”。
托马斯·克罗斯,他把葡萄牙文化推向了讲英语的国家,这位散文家和翻译特别致力于推广阿尔波特·卡埃罗的作品。“十分新奇,古怪,可怕,令人毛骨悚然”,在为这位假冒牧羊人的《诗歌全集》所撰写的前言中,他这样评价卡埃罗,而且他还打算将这本诗集翻译成英文。然而,就像佩索阿和他的虚构朋友提出的很多计划一样,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永远都只是一个好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