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艰难博弈(第6/9页)
第二天大清早,王部长看见儿子把东屋的门从外面锁上,哼着小曲儿上班去了。小心翼翼地走到东屋窗边往里面瞅,王部长看见儿媳正一动不动地躺在地板上,他轻轻揭开窗户冲着里面喊了几声:“慧儿,慧儿……”
过了好一阵,安慧才醒转过来,微微动了一下脑袋,然后慢慢爬了起来。王部长这才看见,儿媳妇的脸跟开了染料铺子一样,青一块紫一块,红一片黑一片。
安慧缓缓走到门口,拽了几下门闩,发觉门是从外面锁上的,于是敲着门哀求道:“爸,求您帮我把门打开吧!”
王部长无奈地说道:“慧儿,我也没钥匙啊!慧儿啊,小乐这样只是暂时的,你就先在家住着,遇事多顺着他点,慢慢的就好了!”
安慧走到窗边,对着公公说道:“爸,他这样不是一天两天了,打结婚那天就没正常过,我已经忍无可忍了。我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他的玩具。爸,咱们虽隔了两道墙,但我相信您是知道他打我的。这都什么年代了,要不是顾着咱们两家老人的颜面,我早就去妇联举报了。”
面对公公的唯唯诺诺,安慧开始四处寻找工具,可惜她浑身脱力,无法移动桌椅板凳。在屋里转了几圈,她突然把目光锁定在一把剪刀上。咣当一声巨响,玻璃窗户上的脆片瞬间爆裂开来,安慧踩着凳子,从窗户里艰难地爬了出来。王部长目瞪口呆地看着安慧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安慧一步一步地在大街上走着,因为满脸的瘀青和蹒跚的脚步,行人都对她报以异样的目光。她已经顾不得这些,坚定地朝着朝阳的方向走去,不远处,中国人民法院的标志越来越清晰。
四
中英谈判的道路一波三折。1983年7月12日到8月3日,中英双方进行前三次会谈,讨论事前商定的第一项议程:1997年以后为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所做的安排。1983年9月10日,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希斯。
在前三轮会谈中,由于英方顽固坚持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的无理要求,使谈判毫无进展,第四轮谈判进入死胡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方首席代表姚广与英方驻华大使柯利达、港督尤德等展开激烈的交锋。英方在谈判桌上大打“民意牌”“信心牌”,向中方施加压力。
英国政府不恰当的言论,引起香港经济和人心的巨大不安:从8月到10月,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从全年最高点的1102.64滑落至全年最低点690.06,港元汇价跌至1美元兑换8.68港元,港汇指数跌至57.2,市面上出现了市民排长龙挤提港元存款兑换美元和抢购日用品的混乱局面。
永盛集团的高级股东会议室里,股东们都在低声议论着什么,大家的表情都很焦虑。作为董事长和总裁的李嘉盛却迟迟未到。本来股市的暴跌已经使得大股东们忧心忡忡,主席位的空缺更是让会议室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门开了,李嘉盛走了进来,步履坚定,那副胸有成竹的表情让不少董事紧缩的眉头略微舒展了一些。来到自己的座位前,李嘉盛扶着沙发的靠背,冲着大家一点头说:“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开始吧!”然后安然落座。
一位头发油亮、身穿白色西服的董事首先开口道:“董事长,我听说怡和洋行正在将在港主要业务迁移海外。据可靠消息,怡和是要把总公司迁到百慕大去,这可真是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他身边一位头发稀疏、戴黑框眼镜的董事接口道:“董事长,这事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怡和洋行突然放出这个消息,相信和现在中英谈判的僵局有很大关系。中方代表毫不让步,看来英国人有意从香港撤资。失去了英国资金的支持,香港的前途堪忧啊。”
白西服的董事又继续道:“我有内部消息,中英谈判有破裂的可能。”随即眉头拧成了一团。
此话一出,会议室内又是一阵议论之声响起,不少董事都在私下里窃窃私语开着小会。
李嘉盛依然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表情,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静静地扫视着与会者的动作表情。三分钟之后他才轻咳一声,说道:“大陆中央政府和英国人现在究竟谈到哪一步,我们不清楚,所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香港今日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所以我想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英国人,都不会这样轻易让香港的经济付诸东流。”语调平和,语声有力,众人很快安静了下来。
一个坐在远角的大胖子董事突然开口道:“董事长,我早上收到消息,和我们有合作的几家中资企业都准备放弃香港,迁往海外了。”边说话边擦着汗。
坐在李嘉盛右手边的董事,打量了一下李嘉盛的表情,也建议道:“董事长,现在香港经济持续低迷,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是不是也要早作打算,早点离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