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nty-four/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第2/3页)
后来跟姑娘聊了很久,算是明白了姑娘的心意。我有点心疼包子,就给包子打了个电话。
包子刚接起电话就说:“浩子,你给我的视频我收到了,棒棒哒。我现在有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她肯定没法拒绝,你听着啊!”
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说了半个多小时,我愣是没能插上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
挂电话前,我试探性地问:“包子,你确定姑娘的心意吗,要不要缓缓?”
包子说:“放心吧,没问题的,过年时我们不是见了彼此的父母吗?我妈可喜欢她了,她爸妈我也见过呀,我觉得这事肯定能成,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包子说到这份儿上,我只能沉默,挂了电话给姑娘发微信:他真的很爱你,你们的事情我无法插手,但请你给他一个交代。
然后整整两个月,我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我不知道包子这两个月去了哪里,只知道他在消失前给我们发了信息,让我们不用担心。
我们怎么可能不担心,但他犹如人间蒸发,辞了工作,手机办了停机。
我跑去问姑娘,姑娘说:“我们分手了,他说需要时间冷静一下,也希望你们不要怪我。”
姑娘说,自己家里不同意自己这么早结婚,所以只能分手。
事到如今,我也不想知道姑娘说的是真是假,只担心包子的情绪。
好在两个月之后,包子在群里出现了。
我急问:“你去哪里了?”
包子说:“我一个人跑了很多地方,然后拍照给她匿名寄明信片了。”
我说:“你跑了两个月?不要工作了?当年千辛万苦找的工作,如今说放弃就放弃吗?”
包子说:“没事,我正好也想换工作。”
我缓了一下心情,说:“你觉得你这么做有意义吗?你觉得她会收到吗?”
包子说:“我不知道。”
时间回到今天,包子告诉我,他的明信片被退了回来。
我不知道这对包子来说是不是好事,如果一直没有被退回来,至少可以假装姑娘看到了。可是被退回来了,只能说明姑娘要么是没看到,要么就是不领情。
无论哪种,我都没办法安慰包子。
我停下吃火锅的手,问他:“被退回来了,就别再多想了。”
包子说:“不行,我还有几个地方没去玩,我得去。”
我说:“你是不是傻?是不是?你辞职了还不够?你去了那么多地方还不够?你省下来的钱就该这么花吗?要是你们之前约好去国外,你是不是也去?”
包子说:“去。”
包子说:“我记得以前你写过一句话,只是不太记得了,大概是想要去的地方,要自己站在那里。放心吧,我是为了自己才去的,是为了自己的念想,和她无关。”
后来我想起我写的是:走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景,渡了多少河,才能走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别人不知道,世界无所谓,但这都没什么。想要看的风景,总得自己亲眼去看看,哪怕这风景没人在意;想要去的地方,总得自己站到那里,哪怕这地方静寂无声;想要遇到的人,总得努力站到她面前,哪怕最终擦肩而过。
或许我们都是偏执型人,不作不死。
有一次在南京签售遇到个姑娘,让我写了一段话给她的前男友,那段话是这么写的:“愿你找到那个可以让你觉得温暖、可以陪你到世界尽头的人。”
因为我太喜欢这段话,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还能记得姑娘的神情。
为了喜欢的人排队,就是给他一个礼物,希望他会喜欢,但不奢望他会回来。
很久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有点懂了。
包子的故事在圣诞节迎来了结局。
他风尘仆仆,穿山渡河,一个人走过本该是两个人去的地方;他拍了照片,写了明信片,却没有再寄出去。
那些照片被他放在陪着他旅行的包里,遗忘在路上;就像他曾经的故事,走着走着就放下了。
作死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死,作着作着就死了;另一种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没结果,但依旧在做。我们总以为大多数作死的人都是第一种,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第二种。
我喜欢你,所以我想对你好,但你不必给我回应。
我喜欢你,所以我答应你的要做到,但你不必知道。
因为我们没法在一起,所以你可以假装听不到。
因为我们没法再在一起,所以所有的故事我都会留在心里。
永远不要觉得作死的人没救,他们大多给自己画了底线,只是还没到。
等到了那个底线,心也就死透了,我也就不欠你什么了,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欠自己什么了。
就可以把你放在心底了。
然后,就可以告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