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看我如何对付这操蛋的生活(第9/14页)

后来大伯老了。

老了的大伯并没有坐在小区的大树下打麻将,伴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发达,他学会了使用电脑,整日在电脑上找QQ好友打麻将,跟我们曾经见过的小区里大树下那些老年人并没有不同。

岁月凶猛,人一败涂地。

二十多岁的我,不漂亮,不完美,但是年轻鲜活,头发乌黑,皮肤紧致,熬通宵之后睡一大觉就能精神焕发,遇到喜欢的人能够怦然心动,敢于把挑战当作试错的机会,有热情去学习很多东西,对陌生人怀抱善意。

然而岁月渐长,琐碎会消磨热情,等待会消磨耐心,背叛会消磨真诚,欺骗会消磨善良,光和风尘会消磨我的容颜,连呼吸都会消磨健康。

或许顺从这些消磨,人会老得更从容。

而我是不打算顺从的,我要跟一切消磨较劲、斗争,然后以烈士的身份死去。

当我独自一个人——

独处考验人的能量,与外界没有任何的交谈,只能跟自己对话。安静之下,听觉、触觉都十分灵敏。喜悦、安静、焦虑、忧愁,都要独自消化和面对。

独处也考验人的生活态度,善待和珍爱自己的人,不在独处的时间怠慢自己,一个人还是能够完成很多有趣且有益的事情。

在其他任何人面前,都免不了掩饰和隐瞒,只有在独处时我才完全属于我,我才全部是我,所以独处让人上瘾。

年少时因为内心虚弱,总想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人,希望被人注意到,记住。在一定年龄之后,开始想要从人群中退出来,不争风头,只守自身,心平气和地看着别人表演,这也是独处的一种。

当我觉得很遗憾——

我们的诸多烦恼都来自假设生活是完美的。

恋人要多金温柔,父母要通情达理,朋友要以我为中心,工作要一帆风顺,我要相貌好、身材佳、有魅力。每当其中一项没有达到标准,就会沉浸在烦恼里,大到恋人出轨,小到脸上长了一颗痘痘,都绕不过去。

人又不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总有这一项或者那一项不够满意,总有这一天或者那一天出点意外不能开心,有遗憾,有缺陷,有痛苦,才是常态,才是理所当然。

该承受的,就去忍受。该付出的,不要保留。

当我觉得自己没有底气——

错了就承认,对了就坚持,被人感激坦然接受,被人误会据理力争,不亏欠,不讨好,从内到外,一片浩然。

我曾经想成为各种人,想有趣,想聪明,想博学多知,想温柔可爱,做事为人总想表现出这些特质来。但现在我只剩下一个标准了,真诚快乐。在我说话做事时我只需要想,我真诚吗?我这样快乐吗?是,我就这么干。这种对自己的充分认可,让人不用成为任何别人,就可以充满信心,坚定任性。

我可以一点也不厉害,我可以一点也不漂亮,我可以一点也不聪明,但是只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就有为人处世的底气,就可以拥有一个谁都不能绊倒的灵魂。

当我觉得没人理解我——

朋友会说:我懂,我理解,我明白,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知道你的感受。

可能他当下懂你说话的意思,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没有人知道你的感受。你和他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大脑构造、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心,所以你们必然不会有同样的感受,顶多在类似中寻找安慰。

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经常是由最亲近的人验证的。

亲近的人不会客气地说“懂你”,当你们之间的裂缝或沟渠明晃晃地躺在那里时,你无法忽视,无从躲避。那时候你会觉得非常孤独,即便是面对面,眼睛看着眼睛,身体抱着身体,仍然有隔岸相看的孤独。

这世界如同一个万花筒,角度本来就很多,在千差万别的人眼睛里反复折射,折射出不一样的图形。

没人能理解你,你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人,如果期待谁能够完全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爱你,注定要落空。

在一段关系中,我不能理解你的部分,我可以尊重,可以谅解,这也就够了。完全懂得是太稀罕的事情,甚至尊重和谅解,也不好寻。

如果不再强求理解,便不会因为不被理解产生多余的孤独。

当我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

太过在意他人的评价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意味着你把审判自己的权力交给他人,你要观察他们的脸色,听从他们的喜好,变成他们想要你成为的那种人,才可以得到好评。

评价,就成了他人挟持你的武器。

小时候,这个武器被父母掌握。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类似教育小狗,只有乖乖的,才有骨头吃,只有表现好,才有小红花。所谓“好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不一定对这社会最有用,但是他们一定擅长满足父母老师的期待和需求,知道做什么会让他们开心,做什么会让他们骄傲,并且愿意压抑自身的欲望和需求,不表达,不争取,不给父母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