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向成功,只需要五步(第6/16页)

八爪鱼为了在女孩面前变得幽默,做了下面的事情。

第一,积累素材,学习套路。

不仅是搞笑的套路,还有怎么哄人、怎么拒绝,各种情况。他本子里记录了很多案例,有他自己经历的,有他看到的身边人的对话案例,甚至还有与男生和女生常用聊天话题的整理,他给这些套路命名为:反转、对冲、否定之后的肯定,等等。

第二,反复试验,分析反馈。

为了追女神,他会先拿前桌的胖丫做试验,天天跟胖丫讲笑话,然后把自己总结出的心得一条一条写下来:今天给某女孩讲了某笑话效果不好,可能是语速太快了;必须带着善意去吐槽,一个心思恶毒的人很难让人发笑;诸如此类的反思和调整。

第三,形成风格,养成习惯。

八爪鱼对于“幽默”这件事很熟练,常年浸泡在百度笑话吧并且反复试验之后的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最适合讲的一类笑话,他的搞笑日记本已经不再更新了,但是他仍然是个有趣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总能合宜地吐槽和接话,他不是声音最大的,也不主动说什么,但是每一句话都让人记忆深刻。

后来我也开始用手机去记录和学习一些好玩的聊天模式,并且也主动地去试验,把每次的聚餐对象都当成小白鼠,把每次人多的场合都当成舞台彩排,实在插不上话的时候就认真听别人聊天,假装随意地掏出手机记录下觉得有意思的一切,回去后把这些整理到电脑上,命名为“聊天笔记”。

有一次跟新认识的朋友们吃饭,席间聊起来明星的八卦,A是娱乐记者,采访过许多女明星,她跟我们讲最近采访的一个女神大明星,气愤地声讨女神的坏脾气和装模作样,最可气的是女神居然亲自打电话让她一句一句地改采访稿。B是做电影的,她接着A的话说,还有个更劲爆的,某知名女明星其实已经跟老公离婚了,还天天带着儿子上节目秀恩爱。

我平时根本不关注什么明星八卦,另外一位女生估计也是,但是不同于我的安静,她全程都在配合地问:真的吗?还有呢?发问后还会插科打诨,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八卦倾听者,一桌子人越讲越起劲,一场饭局下来,大家都很开心。

“不用当主角的时候,就去充当重要的伴奏,如果你不想做壁花少年的话。”

在我大学时期的聊天笔记里,我写下这句话并且配了前面的案例。笔记里甚至还有一章专门写“当室友收到了从淘宝上买的新衣服时,我要说什么”。

我看自己十七八岁写下的这些笔记,都要为自己过去的幼稚与用心偷偷笑出来,完全不知道怎么跟别人打交道的我,在这样训练自己小半年之后,仍然算不上什么“有趣”的人,但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表现出“开朗好玩”了。

你说,学习这些套路和技巧有什么用?

当不得什么大用。

八爪鱼同学,作为一个内向的小透明,也不是天生会聊天,他费尽心思地学习社交技巧,努力练习在他人面前表现幽默,是因为体内原始的求偶冲动。

我,作为一个长期潜伏在人类社会中的孤独异类,在当时学习这些只是为了融入其中,表现得像一个正常人。

我很喜欢这个过程,通过努力练习获得某项技能,并且被别人肯定,成功带来的励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可以感受到自己面对困境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作为一个渺小脆弱的人,我可以通过自主安排时间,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找到通往某处的一点方法和规律。

这种感觉特别好。

而且,时日越长,我越发现这么练习的好处不只是信口拈来几个段子而已,人真的可以因为“表现有趣”而变得“有趣”起来,养成“幽默化思维”,无论多倒霉的事情都能找到好玩的地方,无论多平淡的事情都能讲出几分可笑,长此以往,你也会吸引一些心态积极、说话有趣的人做朋友,甚至会激发与你一起的人同样也“幽默”起来,这就类似一种磁场,当我们与“有趣”的朋友会面时,整个人也会忍不住轻松起来,想要跟他同频。

“有趣”这种品质常被说得深不可测,好似没有读过千八百本的书,没有经历过风花雪月、远足旅行的故事,没有足够聪明的脑子和敏锐的感知力,就谈不上有趣。

其实无非是心态罢了,为人处世有分寸感,心地善良不讨人厌,看什么都高兴,做什么都好玩,并且能够感染到周围的人,这就是有趣了。

而这种有趣,是可以练习的。

人人都可以,无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是美还是丑,是高还是低。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网络上有句成功学鸡汤这样说:“经营企业,经营的是与那些成功企业之间的差距,经营人生,经营的是与成功人士之间的差距,干掉这个差距,你也可以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