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从未料到的(第2/5页)

“不是因为这个,”凯丽抽着鼻子说,“我觉得这些题目都好难,爸爸却觉得很简单,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别忘了,”萨姆告诉他,“他的后面可是强大的网络世界,可不是他一个人算出来的那些题目。”

“他一定觉得我好笨。”凯丽抽泣着说。萨姆给父亲打了电话,要他把他在萨姆七岁时设计的那个错误数学程序装进凯丽使用的电脑。凯丽第二次来的时候,她爸爸硬是说,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6104度,所有方程式中的X永远都等于11,圆周率是圆形的不是方形的,这些话让凯丽笑得从椅子上摔了下来。西莉亚感谢萨姆让女儿露出了几个月未见的笑容,但她也警告萨姆,如果凯丽到时候因为没复习好,考不上一个好大学,那她就要找萨姆算账。一天下午,梅丽德丝发现凯丽坐在房间角落的沙发里,大卫·艾略特正辅导她做代数题,两个人都没有坐在电脑前。

本森夫妻则是另外一种类别,他们也是那种类型的用户中来的第一对。萨姆预料到了他们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萨姆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本森夫妻十八岁的女儿麦琪在读大一时,从寝室的窗户跌了出去,头先着地,当场死亡。他们俩购买了萨姆全套的服务,但其实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和女儿互发短信,那是麦琪在世时最喜欢的沟通方式。本森先生喜欢和麦琪视频聊天,本森太太喜欢和女儿发电子邮件。但他们都喜欢的,是给女儿发手机短信,他们也喜欢收短信。虽然女儿还在世的时候,他们一天到晚说她:“就不能把电话拿到耳朵边上,给我们打个电话吗?发条短信慢得要死,字还那么小,看又看不清,有时候还看不懂你写的到底是什么吗!”

麦琪让萨姆对十八岁的女孩有了更多的了解。萨姆自己十八岁时,从来搞不懂同龄的女孩。她们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心里想的又是一回事,到底她们在想什么,对萨姆来说,是一个谜。萨姆长到二十岁,很高兴终于可以不用再理会她们了。十八岁的女孩不会上相亲网站,十八岁的女孩一般也不会死去,所以,萨姆原本还以为他得再过十几年,才会担心十八岁女孩的问题。但有时候,十八岁的女孩也会死去。

毫无疑问,麦琪很爱她的父母,但她的电子邮件、个人主页、微博、短信和视频聊天记录并没有显示出这一点,她不会给自己的好朋友发条短信说:“你知道吗?我很爱我爸妈”,也不会在微博上写,“今天我才意识到我爸妈这么多年来为我付出了多少”,她更加不会给男朋友发电子邮件说:“今天晚上我不能过去了,因为我爸妈不准我出门,我完全理解他们,他们担心我们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我们都太年轻了,他们怕我会受到伤害,再说,他们为自己的女儿担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实际上,她给男朋友发电子邮件写的是:“我爸妈真讨厌,他们什么都不让我干!”她给好朋友发的短信是:“我恨死我爸妈了,他们什么都不让我干!”她的微博上写的是:“今天我才发现,我是多么高兴能去念大学,我终于能获得自由了,我爸妈以前什么都不让我干!”等等。

“得有个人来给我翻译一下。”萨姆说。

“翻译什么?”梅丽德丝说。

“这些女孩的语言啊。”

“为什么?”

“因为她们总是心口不一。”

“女孩就是心口不一啊。”

和口是心非的十几岁女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他们说的都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的话也不会言不由衷。当麦琪说她恨死她爸妈的时候,她实际的意思是,她才十几岁,她还在不断长大,她感到既安心又压抑,既急切又焦虑,既稳重又恐惧,既沮丧又自信。而当莉薇说梅丽德丝和萨姆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去佛罗里达找她,她的意思就是梅丽德丝和萨姆应该去佛罗里达找她,因为那边天气很好,而他们俩的工作又太辛苦。从这个方面来说,老人家要简单多了。但另一方面,麦琪平均每天要发七十二条短信,更新个人主页十一次,还要评论别人的主页六十一次。她自己有两个博客,对九个博客经常发表评论,还定期阅读其他十五个博客。她有三个电子邮箱账户,两千八百九十六张网络照片,三十八段个人视频,平均每天要在其他人的主页中被圈出来四次。而萨姆每天要做四次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上门来的客户送走,因为这些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从来没有用过电脑,萨姆根本没办法为他们提供服务。老人家也许是联系我们和过去的一种纽带,但他们在电脑中留下的记忆真的太少,就算有,也往往仅限于电子邮件,很少有个人主页或视频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