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思考工具令人生从此不迷茫(第3/4页)
这就是时间轴工具。它的作用是:
1.发现规律和模式;
2.做好心理准备;
3.预测未来。
来看看我们怎么做一个时间轴。
● 第一步,先画一条带箭头的横线,以表示时间。
● 第二步,在纵轴,定义自己的主题,比如:个人成就、产品市场。
你可以在一条时间轴上定义多个主题,比如:个人实际成就、对自己的期望、朋友对我的期望、上司对我的期望……建议这个主题不要过大,如果一下子是人生的大主题可能初学者会不好掌握,你可以就我之前做的某个项目、某一个月做的事情为主题。
在此,我以我自己写这本书的真实感受为例。
纵轴标定了我的自信,上方就是积极正向的,下方就是负向的。你在给自己画图的时候,为了更好画,可以给正向和负向的分别打分,正向1~5分,负向1~5分。
● 第三步,把主题量化出来,每个时间点会有不同的事件,有的是正向,有的是负向,按时间记录在不同的时间点上。
衡量出程度,程度越强,则线画得越高。以下图为例,下图就是我写本书的信心时间轴的变化。
● 第四步,此时你可以连成一条曲线,一些规律就会出现。
对于我写这本书的经历,你是否发现了四个典型阶段:
想法期:尽管未做决定,但先期做了一系列尝试,写了不少文章;热情期:写一本书的头两万字时都会很有手感,下笔如飞,这时自信心爆棚;
坚持期:这段时期出现低潮,很多时候有卡住的感觉。此时,我会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先各种瞎写各种不靠谱,然后一次次删改,慢慢滤出思路;
收尾期:我们总会认为收尾时的信心应该会有更强的高潮,但是我自己在收尾时却感觉不那么高昂,收尾有很多小麻烦要协调要处理(定书名、插图修改、作序、营销等)。
如果对比你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件,你还会有更多启发。你会发现,凡是那些需要花一大段时间完成的项目(比如:开发一个产品、制作一期节目、准备一个大课、跑个10公里、准备婚礼……),几乎都经历了这四个阶段。而一些人会在想法期就撤退,因为动力不强,或者未做准备,另一些人会在坚持期持续纠结,丧失信心,不了了之,因为难受战胜了期待……这往往是我们人生巨大挫败感的原因。为何我总是坚持不了呢?
但是,当你画出过去做某件事情的这条线时,你就明白一些规律。这样当你下一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你就会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什么阶段。此时,你可以回想出当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克服的,那么这一次还可以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克服困难。你也会因此变得从容。
这就是时间轴这个工具的强大作用。
另外,你还可以做几件事:
1.给不同的时间划分出阶段,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的主题。
2.根据过去的规律对未来做一个预测。
3.画出后续的计划。要实现什么目标,要花多少时间。
这个工具还可以用得更高级。你可以根据不同角度画出同一时间轴上的不同曲线,然后就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下面是一个例子。丽丽画出个人成就与他人评价的关系:
这三条线纠缠在一起,但你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以为的成就”会比“客观成就”波动更大,并有所提前。这说明丽丽有不错的自信,但同时缺少一点耐心。
“别人以为的成就”滞后。我们总会以为他人会了解我们的难受、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投入,实际上他人往往只看到了我们的某一个成就或失败就做了一个刻板简单的判断。因此,为别人的认可而活,会很无聊。
当看到这些规律时,丽丽会在未来做事更有耐心,同时更加自信。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个工具呢?
1.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听上去很八股。每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我们多是交差了事。
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把自己过往的职业、项目、产品、迁徙、投资、感情、想法作回顾的话,你会看到内在的模式,以及外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