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行动是合力(第2/2页)

此时,很多人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他还是会朝着自己的那个方向走,只不过力量有点小,方向有点偏。那个33岁干着本职工作但想分享的人,此时会发现:我还是可以的,哪怕是业余时间做做分享呢,也算是为我的人生主题做了点什么。这个力量很小,不那么聚焦。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们还可以做更有效的改变。

2.调整拉力的方向

“如果你期待有一个力量可以发生方向上的改变,那会是什么改变呢?”

这是个开启思考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没必要把其他力量看成“妄图分裂自我完整的境外敌对势力”,只要把其他方向的力量稍微调整一点角度,那个合力就会更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

每个人自己会想出更好的方法:

“我会给我的家人写封信,告诉他们我理解他们的关心,同时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有方向和方法的。这样,他们依然不一定支持,但是他们不会反对了。”

“我会把我的同事、下属也拉进来,我给他们做分享,这既让我更开心,也给他们启发,没准反而能提升工作效率,产生更好的工作效果。”

3.调整拖力的强度

“如果你期待有一个力量可以发生强度上的改变,那会是什么改变呢?”

这个问题同样能开启思考。一来我们可以让后向力量减弱,二来我们也可以让前向力量增强。

每个人同样会有很好的方案:

“我可以跟我的父母分开住一段时间,每个月见一面。这样我非但听不到他们的牢骚,每次见面时还能更加快乐。”

“我可以减少我的工作量。是的,我知道这样会带来收入降低,没有年终奖,但是我能空出时间干我想干的事了。”

“对于我老板的过分要求,我可以不接招。他主意变得快,今天一个主意,两天以后又变了。过去我总是疲于应对这种变化,而失去了为自己做事的节奏,如果我不接招,等待他的最终决定,那我就能更高效。”

● 应对阻碍

你面前有一堵高墙,它拦住了你朝自己的人生主题前进的步伐。那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不自信,或许缺乏能力,或许缺乏勇气。

当你遇到一堵真实的墙时,你怎么办?

办法无非几种:

1.绕过去

沿着墙根平行走,直到发现有某道门,或者某个地方的墙头比较矮,然后翻过去。

这绕的方法,在前边已经提到了,就是人脉定位:探索对你有需求的市场。假设“解决问题”是一个人的方向,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愿意用自己的技术来处理数据、材料和很具体的事务,但他当前的技术能力还很一般。此时,一旦能先找到需要他这种一般技术的人群,那他就找到了高墙的薄弱处。这个方法我在上一章已经详细讲过。

2.拆掉墙,冲过去

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的玩法。在他绘画能力还很一般的时候,他就敢抛家舍业,让生活的一切都为了画画服务。这需要敢撞得头破血流的巨大勇气和坚信在沥青地上浇水能开出百合花的强大信念。

3.找梯子,爬过去

梯子,就是我们逐步提升的技能。我之前已经花巨大篇幅提到如何提升技能,按照“刻意练习”的玩法,两年时间就能打造一架不错的梯子,让这个人生主题成为一种可以挣钱的技能。

4.撤退,先把其他拉力“落听”

电影《南征北战》里有一句著名台词:“我们现在大踏步地撤退,是为了以后大踏步地前进。”我特别理解很多朋友对稳定、安全感的重视,那些“背贷男”说:“不行,我一个月5000多元的房贷,正好这个工作收入高,三年内还完房贷先。”那些“恨嫁女”说:“先别扯理想,我先嫁个好老公,生个好娃娃再说。”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先完成那些“紧急”的任务,为的是让自己有个安定的“大后方”“根据地”,这跟理想主义不那么对胃口。但别以为每个人都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只要能看清楚,让自己心安,撤退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只不过,大踏步撤退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当自己的急事“落听”之后,再大踏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