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迷茫的现实里突出重围(第2/2页)
“那你确定对我没特别的感情?”我依然不死心。
“艾力,你是一个好人。”她给我发了好人卡,结束了这场荒谬的谈话。这话听了很多次,好人卡再收一张也无所谓了。
看着她远去,我一个人坐了好久。但并未放弃。
后来,我又尝试了几次表白,统统被拒,心情十分不美丽,甚至想:如果没有我,这世界是否会更美好?我跑到学校的九楼楼顶站了很久,心里犹豫,我是否应该纵身一跃。但因为恐高症,最后还是没有跳下去。我又跑到学校门口一条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心想,如果哪辆车过来撞上我也就一了百了了,结果被同学拉走。
我心情抑郁得不行,走投无路之下,我鼓足勇气,敲响了杨贵萍老师的门。他是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坐在杨老师对面,聊了很久,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抑郁是因为追求女生被拒。最后,我只好说了些“自己活着没有用,没有自己世界会更加美好”之类没头没脑的话。
杨老师告诉我:“没关系,你说的一切处于你的环境下都是正常的。而且你不要指望咨询几次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一点点地谈到了早恋,忏悔说:“自己的行为实在大错特错,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学校,对不起人民,更可笑的是早恋还没成功,连自己都对不起。”杨老师坦然表示这很正常,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这样的悸动。
随着一次次的咨询,我对他讲了很多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么多女生拒绝我,老师你觉得我这个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说出了心底最深的那个疑问。
“你错了,别人拒绝你,不是你的错,是她们的错。你不是不够优秀,而是你非常优秀,只是她们没有看到这一点。”杨老师说。
听到这话,我很欣慰,总算有人能看到我优秀的一面了。现在想来,杨老师说的话也许未必是真心的,却在我彻底否定自我的时候,给了我肯定自己的力量。
青春期失恋的痛苦也许比不上罗宾内心的压抑,但对于一个正在承受痛苦的人来说,痛苦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我终于发现,一个人外表无论如何强大,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在迷宫当中跑得越用力,往往陷得越深。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发泄不是继续忍受,而是静下来,与这个世界谈谈,谈话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本书。
在人生最关键的那么几步,你还可以和那些有更大天地的人谈谈。
2013年1月,我打算从“酷学酷玩”课程转到较难的托福考试培训。这项工作充满挑战性,也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可当时的感觉就像一个只能举起25公斤哑铃的人,直接要举250公斤。尽管我早就以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拿到了口语和写作的满分,可转岗培训没几天我就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吓到了。之前的课程已经停止,新的课程还没开始,我有3个月培训备课期,我已经不能回头,再往前却不知道该怎么走。
我迷茫、抑郁了几天,最后决定向一个自己尊重、信赖的人求助。最好的人选就是我的老板俞敏洪老师。此前我和他交往并不多。正当我犹豫如何开口时,打开微博,发现他在微博上转发了我《酷艾英语》里讲述切糕故事的视频。俞老师很少发微博,也是第一次转发本集团员工录制的视频,这种鼓舞让我顿时有了勇气。
我写了封邮件给俞老师,问他:“我的决定是不是错了,有些自不量力?”很快我就收到了俞老师的回复:“做出了决定就不要后悔,艾力,相信你会尽全力成为最优秀的老师。”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漫无目的地徘徊。“士为知己者死”,我的心结在那一刻烟消云散,我开始专注于做托福真题,夜以继日认真备课,给自己打气。一年之后,我成为了集团18000名教师中的9名集团演讲师之一。一路走来,我很感激俞老师那时的鼓励,也很感谢自己在迷茫之时学会了求助。
马云说,一个人要成功,关键是要有自我治愈能力,学会用你的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除了外界,迷茫时,还可以和自己好好谈谈。
有时候,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会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让内心的两个自我直接对话:
“艾力,你有爱你的妈妈和妹妹,有那么多支持你的人,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即使最坏又能坏到怎样?就算世人都嘲笑你,但他们依然无法忽视你,对吗?”
……
这种自我的对话,也常能让我从迷雾中看到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