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章 当虎妞发飙的时候(第2/4页)
“建立个新流程,不必什么都经虎妞,分层负责。”
说归说,晚上小杨又去了虎妞家。
……〇〇……
“你们不是很神气吗?没有我,活得好好的啊!”虎妞还是没好气。
“可是要发薪水了,但册子在你手上。”小杨央求。
“能不能来一下,把抽屉打开,册子交给下面去办,再不然交给我。”
虎妞突然冷笑了起来:“给你,我知道了,你接手是不是,对不起!我钥匙丢了。我可警告你你,不准开我的抽屉!”说完就把小杨推了出去。
老薛果然不敢开虎妞的抽屉,虽然好几个同事说那是公物,虎妞不开,公司有权开。
所幸由公司会计师那边调出资料,重新造册,解决了问题。
……〇〇……
转眼一个月快过了。虎妞的桌子也就空了四个星期。
中秋节,协作厂商送了好多月饼来,全堆在虎妞桌上。
老薛特别致词,谢谢大家在虎妞请假的这段期间,一起拼斗,渡过了难关。
“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制度化。”张组长说,一屋子都附和。
“新来了不少客户。”业务员小李也说,“因为我们统一售价,客户反而增加了,尤其是小订单,加起来更多。”
小杨坐在虎妞的位子上拿着名册,点名,发月饼,每人三盒。
发送完毕,桌上还剩下六盒。
“咦,怎么还剩下六盒?!”小杨算算。
“你忘了你自己。”有人笑道。
“对!忘了我,可是我拿三盒,还有三盒,怎么回事?”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总算想起来了:
“对了!还有虎妞嘛!”
……〇〇……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故事说到这儿,“点到为止”!
但是如果你继续往下想,隔两天,一个月到了,虎妞回来上班了,会是怎样的场面?
大家会像是“久旱逢甘露”,对她欢呼,表示欢迎,还是只在口头上客气两句。
私下,会不会有人冷冷地说“回来干什么?不回来还好些”?
问题是,才一个月前,虎妞发飙的时候,大家不是觉得公司非完蛋不可吗?薛经理、杨小姐和几个组长不是还三番两次去拜托虎妞回来吗,为什么渐渐地,情势改变了呢?
……〇〇……
如果你常种花,一定会发现——
当你从地上挖走一棵花,留下一个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一定会急着把洞填平。
但是如果你没填,隔一个月再去看,那洞八成已经不那么明显。再过两个月,用不着你填,洞已经不见了。
假使你没种过花,你总在墙上挂过画吧!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当你摘走墙上已经挂了很久的一幅画,墙一下子“变空”了,你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但是隔几天,眼睛适应了,又渐渐觉得“空着也不错”。
这世界就是如此。
它天生有修复的能力!
天崩地裂的大地震之后,所有坍落的土石会渐渐稳定,然后长出草、长出树,回归自然。
天崩地裂地“丧亲”或“丧失领导者”之后,所有的慌乱也会渐渐平静,然后产生新的生活方式,也产生新的领导者。
这世界上没什么是“非有不可”的,也可以说“就算人都死光了,明天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
……〇〇……
但人性不是如此。人知道这道理,却不愿意承认。
所以老人家常会问晚辈:“有一天我死了,你会不会哭?”
如果你说“我会哭死”,他就觉得你孝顺。
有些夫妻也会问彼此:“有一天我先走了,你怎么活?”
假如你回答“我也活不了多久,就算活下来了,也不会再嫁(再娶)”,他就觉得你真爱他。
一个小孩子,躺在病床上的时候,甚至会猜:“今天我没去,同学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不是照样上课?”
人性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当然”认为自己最重要。
就像虎妞,公司的大小事务一把抓,她确实重要,当她不来的时候,也确实会造成一团混乱。
问题是,混乱会一直下去吗,青黄会一直不接吗?那个由青变黄,春去秋来冬至之后,不是又来“春天”?
就算青黄不接,也只是短暂的现象啊!
俗语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当大家没路走的时候先是不习惯,接着则得面对,面对之后当然会开出一条新路。
当虎妞离开之后,大家愈是乱,愈得团结,一起去解决问题;愈是在团结之下,千辛万苦地把问题解决之后愈可能产生一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