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章 猪八戒,笨死的!(第2/3页)
“老师,您何不在某博物馆办个回顾展?”
“好啊!”老画家居然一口答应了。
学生也就跟廖学海一样,立刻跑去博物馆,找那同样是老画家学生的馆长。
能请这位十多年未开画展的国宝出来,对博物馆而言,是太好的消息。
可是你猜,那馆长立刻同意了吗?
他跟吴总的反应一样,没同意。
他压着,只当没听见这消息。
当有一天,老画家憋不住,自己打电话过去。那馆长却像触电一样,立刻飞车赶到老师的家里,进门就喊:
“哇!太好了!太好了!老师愿意出来办展览了。”
“那个谁谁谁不是早跟你提了吗?”老画家不解地问。
“谁?”馆长歪着头想,“他是来过,可是我不记得他说了啊,他倒说他自己想开画展呢。”然后大声笑起来,“老师啊!您一个电话,不就成了吗?干吗要他来说?他算老几?!”
……〇〇……
一个故事不够,再讲个我的亲身经历。
有个学校的训导主任在某场合遇到我,问我能不能去她学校演讲。
我是极少演讲的,主要是因为身体不好,很怕答应了学校,到时候却不能出席。所以我说:
“对不起!我不能早答应,除非是下礼拜,因为最近天气好,我不气喘。只是你们临时,恐怕安排不来。”
没想到,那训导主任回去就打电话给原来的演讲者,拜托人家改期,接着跟我敲定时间,并告诉了学生。
然后,她跑去向校长报告这个不错的消息。
……〇〇……
故事说到这儿,你也知道下面的结果了,对不对?
如果你知道,表示你了解了人性。
果然,跟“吴总”和“馆长”一样,校长说:“原来定好的演讲者,不能随便改,这已经上了行事历,对人家也不礼貌。”
于是,我接到了那训导主任“不知道怎么解说”的电话,又接到一大堆那学校学生抱怨的信。
学生抱怨谁?
抱怨训导主任,因为那主任不敢说是校长不同意,只好自己吃了下来。
过了两个月,我又接到那学校邀请演讲的电话,你猜!谁打来的?
你一定猜对了——校长。
……〇〇……
【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这就是人性!
什么叫走门路,托关系?
托关系就是卖人情、卖面子。
面子卖给谁?
卖给我最尊重的人,对我最有好处的人,有一天我有求的人。
如果吴总经理对小廖说“小赵考取了”。有一天,赵教授知道是小廖在“穿针引线”,他会感激谁?
凭什么我吴总经理做主的事,要由那廖学海得“面子”?而且赵教授为什么不找我,去找那小廖!
……〇〇……
同样的道理,如果博物馆馆长早早同意了,那老画家会感谢谁?当然是那传话的学生。他只怕还私下赏一张值钱的好画呢!
再想想,当学生由训导主任那儿得到消息,高兴欢呼的时候,如果你是校长,你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会高兴吗?
由此可知,你托关系如果托不好,足以坏事。而且当来找你的人,他在办事伦理上没搞好,也会使你受害。
如果国宝级的画家自己不打电话,他不是受害了吗?他不单受害,还可能受辱——
这么伟大的画家,主动要办展览,居然被打了回票。
不是受辱,是什么?
所幸,老画家打了电话。
于是,他没受辱,“辱”给了那传话的学生。如果老人昏聩,还可能因此以为学生没办好事情,只想借机图利他自己呢!
同样地,小廖受了辱、训导主任受了辱。
谁要你们瞎揽事情,谁要你们自以为能干呢?
当学生们向主任三呼万岁,就像人民向打胜的将军三呼万岁,被皇上听到,谁要倒霉?
所以,你不但不能随便托人,而且不能随意“揽事”。
你要揽,就要揽得有技巧。
譬如,你是小廖,看小赵考得一定能过关,就私下向师母报告:“我看了卷子,一定过关,不必托吴总了。”
于是师母会谢你,吴总不恨你。
又譬如学生去对馆长说:“我看到老师画了不少好画,我是没敢提,提也没用,但我想,如果你打个电话,老师说不定会同意开个展览。”
结果事情办成,老师、馆长都高兴,都感谢这学生在中间牵线。
至于那位训导主任,她如果能回去向校长报告:“今天我遇到某人,他难得出来演讲,但说下礼拜可以。我也看了下礼拜原定的演讲者,可以改时间。现在只要您的一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