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 界 第三十三篇(第7/24页)

[120]七个P字指七大罪恶:骄、怒、妒、惰、贪财、贪食、贪色;在净界本部洗净,从这层到次层,有天使替但丁拭去一个P字,共历七层方毕。

[121]灰色乃谦逊之表示,解罪神甫应有之态度。

[122]两把钥匙亦具象征的意义,银的表示知识,金的表示权力。无知识不能尽职,无权力不能赦罪,故二者为解罪神父之要件。净界山门实乃天国之门,自应郑重其事,故守门的天使为圣彼得之代理人。

[123]墨泰卢斯(Metello)为国家看守宝藏于塔尔佩亚(Tarpeia)山脚之萨图努斯神庙中,恺撒将墨泰卢斯驱走而掠夺其宝藏。诗人卢卡努斯曾描写开庙门之吼声。

[124]拉丁文:“Te Deum laudamus”,为赞美歌,早晨或庄严仪式中歌之。此处用作一灵魂入净界时所唱之赞美歌。

[125]七情六欲,人所不能免,但任性乖戾,太过与不及,均非正道,而为罪恶之源。此处“爱”字(意文amor,法文amour,英文love)之意义,实相当于“情欲”二字。

[126]前篇守门天使叮咛但丁不要向后看,意即改过以后不可再犯;忏悔后重复为恶之人,视忏悔为儿戏,实是大忌。

[127]日出后三小时,此时月在西方水平面上矣。

[128]山向后缩进约二丈,于是环山腰有突出的地平层,成为可以行走的环山路。

[129]波吕克勒托斯(Policleto,前452—前412)为希腊雕刻家,中世纪之文人,及但丁以前之诗人,皆盛称之。

[130]此段所述雕像为天使(加百列)告知圣母(马利亚)以圣子(耶稣)将降之故事,见《路加福音》第一章。净界第一层是惩戒骄傲,故先举天使和圣母为谦逊之好榜样。

[131]先是但丁在左,维吉尔在右,面向石壁看雕像。但丁看完面前的雕像后,即转到维吉尔之右。

[132]大卫(以色列国王)欲迁约柜(希伯来人藏摩西“十诫”之柜,视为神所凭依之物)于大卫城,使乌撒与亚希约赶车,途中牛惊跳,乌撒神手扶住约柜,上帝(耶和华)因其越职,怒而杀之,死于约柜之旁,见《旧约·撒母耳记下》第六章。

[133]眼认为人唱,耳否认之。眼认为烟香,鼻否认之。极言雕像之佳,酷似实物也。

[134]大卫是《旧约》中多数《诗篇》之作者,以国王身份而跳舞于约柜之前,做一个跳舞人,诗言“低过一位国王”指此,此乃言大卫在上帝前之谦逊。同时,大卫身穿大祭司的衣服,故云“高过一位国王”。

[135]米甲为大卫之妻,认为大卫之跳舞有失身份,被臣民轻视,而大卫则言:“我在耶和华面前卑微,臣民倒要尊敬我。”见《撒母耳记下》第六章。

[136]图拉真(Traiano=Trajanus, 98—117在位)为罗马皇帝,武功甚著,此处所述乃其出征时途中之故事,言其对人民之谦逊也。图拉真为异教徒,据中世纪传说,教皇圣格利高里(San Gregorio,590—606在位)因其美德,故为之祈祷,卒出其灵魂于地狱云。对于此事,《天堂》第二十篇尚有讨论。

[137]“他”指上帝,上帝先一切存在,知道一切。“视而可识”的语言,原文作“可见的语言”(visibile parlare),谓可视而不可闻也,指以上各雕像。

[138]外表上看来,净界也是有痛苦的,但这非永久现象,而是暂时的。忍耐目前的痛苦,自有大幸福在后(地狱中则是永久的刑罚)。

[139]此辈负石的灵魂,屈身将及地面,行走时膝与胸相撞(见本文末段)。

[140]此一段是耶稣教人的祷告词(见《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九至十三节,又见《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二至四节)之“演义”。此句演:“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不限制在一处,言上天下地无所不到。最初的造物,指天使们。甘味,指圣德、圣智。

[141]此句演:“愿你的国降临。”

[142]此句演:“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和散那”(Osanna)为颂神之词,祝福之词。

[143]此句演:“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此处“粮食”指神之恩惠、神之鼓励等。

[144]此句演:“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

[145]此句演:“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教我们脱离凶恶。”

[146]净界山门内之灵魂已勿愁引诱(试探),故此句祈祷是为地上的人或净界外部的灵魂。

[147]“浓雾”指傲慢。

[148]“公共的母亲”指地,人赖地以生。

[149]翁伯尔托(Omberto)是圣菲奥拉伯爵,有名的阿尔多勃兰戴斯齐(Aldobrandeschi)族之一员。彼于康帕尼阿提科(Campagnatico)被锡耶纳人置于死地(1259)。

[150]欧德利西(Oderisi),谷毕奥(Gubbio)人,为十三世纪后半期之着色及纤小画工,据说曾在罗马教皇图书室做原稿上着色之工作,此次工作与弗朗科(Franco)共之,弗朗科成为欧德利西之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