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3/8页)

钱是一个大问题,好房子五折也不便宜,首期最少要交三成,透透心想她可以把所有的积蓄压上去,但是供起来可就费劲了。

但她当时已经像着了魔似的付了首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呼延鹏回来了。经过了爱的急风骤雨般的黄昏,透透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呼延鹏,一是她知道呼延鹏自己也在供楼并没有闲钱来支援她,二是呼延鹏一定会怀疑她跟什么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不清不楚,事实证明没有一回她是把自己解释清楚的。

而且她也厌倦了和呼延鹏之间的争吵,柏青说得对,有时适度的沉默而不是和盘托出更是爱的艺术。既然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为什么不能各自保留一点空间?

就因为你在宝墨园里弹奏了一首曲子,便有一个并非好色之徒的老板哭着喊着要把房子中的精品半卖半送给你。这不是编故事又是什么?而且还是九流编剧编的故事。呼延鹏一定会这么认为的,透透想。所以当呼延鹏向她求婚的时候,透透觉得有些突然,她还在想怎么把这件事委婉地告诉呼延鹏,并说服他卖掉他供的房子,然后齐心合力供这套高尚住宅。她说的还没有准备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无论是房子问题,还是透透与宗柏青的邂逅,呼延鹏都全然不知。

经过了一路的颠簸,呼延鹏终于看到了法学院的大门口。

应该说,徐彤给呼延鹏的印象是喜怒无常的,所以呼延鹏设想了几个见面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对的办法。他告诫自己态度一定要好,一定不能着急,因为这件事徐彤已经无心恋战了,而他还在死缠烂打。

来到徐彤的家,门虚掩着。呼延鹏敲了敲门,门呀的一声开了一道缝,里面却没有任何反应。他下意识地推开门,业已是人去楼空,满地的废纸屑,还有几捆废弃的杂志和两个旧包装箱。徐彤会到哪儿去呢?呼延鹏问了他的若干邻居,回答都是不知道,而且说徐彤不仅没跟任何人告别,还有意在半夜三更的时候搬家,所以他走了好些天大家伙都不知道。

这样一来,呼延鹏发现他在沈阳收集到的资料可以说毫无价值,因为这跟翁远行一案毫无关系,他又不是做福布斯富人榜,把别人的家产列上去就完事。有钱的人未必有罪,沈孤鸿和红酒卞的交往也只是推断,但从徐彤的语气里可以听出来他并非只知一二,然而他现在消失了,那么呼延鹏也就没有线索了。

回到住处,呼延鹏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徐彤为什么要神秘离去,他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然而许多事情的头绪都不是想出来的,于是呼延鹏边吃泡面边给翁远行打了一个电话。翁远行说他也在找徐律师,但他的手机已经不用了,办公室和家里都没人听电话。

翁远行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徐律师,是在一个名叫雁南飞的茶艺馆,徐律师指定的地方,里面的人很少,很清静。见面的目的,是翁远行希望徐彤代理他的提起国家行政赔偿诉讼,追讨错误羁押两千两百九十一天的赔偿金以及刑讯逼供造成重伤的伤残费、医疗费和精神损害费,还有经营损失费和误工费等等。因为徐彤了解案情,而且翁远行只信得过他。

但是徐彤苦笑说他暂时还没有律师资格,只能是爱莫能助。然而翁远行坚持在他那里做法律咨询,并按照市场最高价付给徐彤咨询服务费。双方坚持了好长时间,最后徐彤算是勉强答应了。谁知在这之后他就人间蒸发,完全联络不上他了。

发生在洪泽身上的故事,真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猴子上树只顾往上爬,最终露出了红屁股丢人现眼还得掉下来。

干部调配的大震荡终于尘埃落定,洪泽所在的报刊处调来了一个新处长,不仅年龄不大,学历也不低。新处长属于空降干部,没有人知道他详尽的来龙去脉,但这人生着一张娃娃脸,待人挺谦和,容易被人接受。洪泽一下子就傻眼了,就算新处长只是过渡一下还要往上走,那起码也要呆上三四年,那他自己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而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官道走不走得通的信号。

部领导找洪泽谈话,大意是辅助新处长工作是顾全大局,但如果直接到下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也支持。应该说现在的领导也还是很开明的。

这件事对洪泽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当年同样是这个部领导并不是这样向他交底的,那时说得很清楚,他就是重点培养对象,将来具体负责新闻媒体这条线。所以洪泽把自己的定位系统调整得很精确,严防死守党的喉舌,可以说并未出现过大的差错,各方面的工作每年都是受到部里表扬的。

冷静下来之后,洪泽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且还完全没有意识到。抱着死也死个明白的心理,他往北京拨了三天的电话。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他打通了深喉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