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第27/39页)
这天晚上,千金公主在一名宫女的引领下来到了武则天居住的英贤殿。
武则天正躺在床上,由一名宦官替她按摩捶背。上官婉儿端着一碗汤药侍立在床边。武则天看见千金公主进来,只是冲她微微一笑:
“大长公主请坐。”
武后平常与千金公主极为友善,用不着虚礼和客套。
千金公主抱臂站立在窗幔边,饶有兴味地看着宦官给武后按摩,唇边不时掠过一阵温和而神秘的笑意。
“太后玉体有何不适?”千金公主问道。
“近来时感身上疼痛,已有数月……”
“请太医来诊视过了吗?”
“太医已看过多次,似乎不见好转。”
“这些天来,朝廷内外大事不断,太后应多加珍重才是。”千金公主关切地说道。
“多谢大长公主一片好心。”武则天说,“只是我亦不知道自己到底生了什么病,针灸和汤药都试过了。看来并无用处。”
“针灸和汤药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却无法从根本上除掉病兆……”
武则天笑道:“不知大长公主有何见教?”
千金公主看了看室内的侍从,诡秘一笑,没有再说下去。武则天别有会心,也未加索问。
等到夜阑人静,房中只剩下武后和千金公主两人时,武则天拉着千金公主的手,悄声问道:
“刚才公主说到病症的根本,我倒想听听。”
千金公主想了想,没有立即回答武后的垂询,而是说起另外一件事来。
“在大唐王朝的文武群臣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不知太后是否听说过……”
“不知公主指的是谁?”
“李淳风。”
“怎么没有听说过,他是朝中主管天象历数的太史令,”武则天笑道,“他所修编的麒年历我还曾推行过呢……”
“李淳风虽然官位轻微,在朝中很少有人注意,不过,说起来他还是太后的救命恩人呢。”千金公主道,“倘若没有李淳风,太后也许早已为太宗皇帝所杀……”
武则天大惊失色,赶忙问道:“大长公主这样说,有何凭据?”
千金公主仿佛陷入了过去事情的回忆之中,她的目光注视着窗外,缓缓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早在三十多年前,太宗皇帝曾在宫中发现了一本《秘记》,据《秘记》上说,唐三代之后,有武氏起而灭之……”
“这事我也曾听说过。”
“当时,太宗皇帝本欲杀掉朝中所有武姓之人,以绝后患,太史令李淳风劝阻了他。”
“公主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千金公主喟然长叹了一声,寂然说道:“多年来,我枯处宫中,寂寞难排,不知不觉地迷醉于阴阳术数的推衍与遐思中,我后来听说李淳风精于此道,便常去终南山中与他切磋,渐至无话不谈……”
“李淳风现在何处?”
“十多年前,他辞官息影山林之后,不久就仙逝了。在他临死前,我曾去看过他一次,他也知道自己在世之日无多。因为上苍也许不愿让他窥破更多的秘密。”千金公主看了武则天一眼,继续说道,“当时,他与道士袁天罡合演的《推背图》已臻齐备。”
“袁天罡……”武则天的脸上布满了惊愕的神情。
“太后莫非也听说过此人?”千金公主问道。
武则天没有说话,在单调而悠远的宫漏声中,她眺望着窗外疏朗而迷离的灯火,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一名背负行箧的道士突然来到了家中……
“简直像做了个梦一样……”武则天在恍惚中自语了一声。
“太后这些年所成就的大事,在我看来,既是人力,亦是天为,”千金公主说,“至于太后近来常感不适,我想,那也许和阴阳失调有关……”
“何以见得?”武后转过身来,怔怔地看着千金公主。
“太后眼下的心情灵性已近纯阳至刚,可您的身体却仍是阴气弥积,混沌未醒,我担心长此以往,这不仅有损于太后的玉体,而且将会妨碍您日后的功业……”
“以公主之见,我该如何去做呢?”武则天问道。
千金公主笑道:“我看只有一个办法,采补阴气以使匮竭的身体得到滋养,究竟如何去做,我想太后不用我来多费口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