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第6/10页)

陈明指出,蒋庆的儒学虽有若干洞见,但却是原教旨主义。陈明说:“汉承秦制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以儒术缘饰吏事’,正说明汉代制度‘外儒内法’的本质和对儒学的技术性采纳。但蒋庆却认为汉代施行的制度是孔子设计的——倘如此,则如何理解两汉外戚宦官交替为害直至酿成‘党锢之祸’?这究竟会给孔子带来光荣还是耻辱?又会让后人对儒家政治哲学产生希望还是感到绝望?”

陈明进一步质疑蒋庆说:“全然否定基于权利概念的自由、民主等现代价镇,是否明智?自由无非意味着对权利的尊重和对权力的制度化限制,民主无非意味着政治参与度的扩大,宪政无非意味着正义实现度的提高,这难道不是每个人从日常经验中就可以感知到的内在需要?没有这一切的所谓民族复兴又会是什么?”

陈明也提倡儒教,他提倡的是公民儒教。人有生死,因而有神圣性问题,而国家也需要神圣性叙事以增加凝聚力,所以建立公民宗教势在必行。公民儒教可以和自由民主宪政相结合,可以满足道德、信仰方面的需求。陈明说,儒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至于仪式,左宗庙、右社樱的格局,以及天地祭祀活动,应有尽有。

陈明说,当代中国大陆新儒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群体,但他们的共同的心理基调是一种危机感: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民族如何自处?新儒家力图在当代生活中解决文化认同、政治重建和身心安顿三大问题。

陈明说,不知怎么回事,就有人说他是文化新儒家,说蒋庆是政治新儒家,康晓光是制度新儒家,梁治平是法治新儒家,盛洪是经济新儒家。陈明说自己的下一步目标,是建构一个可以叫做大陆新儒家的理论学派。

郑家栋事件的冲击

发生在2005年的郑家栋事件,给大陆新儒家造成不小的冲击。

1956年出生的郑家栋,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很多媒体曾称他是“德高望重”的“儒学大师”。他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郑家栋经常高调发表言论,力主继承传统道德,并在多个国际讲坛宣讲儒家的心性传承,曾出版《当代新儒学史论》、《现代新儒学概论》、《学术与政治之间——冯友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断裂中的传统》等著作。

但是,谁也没想到,郑家栋竟然充当了偷渡人口的蛇头,跌人犯罪深渊。

国际儒学联合会于2006年9月26日发出第6期工作通报,题为《关于郑家栋理事被除名的通告》。《通告》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届理事郑家栋,在2002年6月-2005年4月间,利用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偕配偶前往的便利,先后让4名女性冒充自己的妻子,通过伪造结婚证等手段到美国驻华使馆骗取赴美签证并成功离境。通过上述方式,郑家栋从中获利17万元。2005年6月10日,郑家栋以同样方式为另一名女性骗取出境签证时,被北京市公安局出人境管理处查获归案,并于当日被刑事拘留。经北京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以骗取出境证件罪判处郑家栋有期徒刑2年。郑家栋原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已开除其公职。国际儒联执行机构2006年9月13日召开办公会议,认为郑家栋所犯罪行,完全丧失了国际儒联理事的资格,一致同意予以除名,并通报全体理事及团体会员单位。”

郑家栋曾在看守所接受记者采访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帮助这些人改变悲苦命运,到美国过上好日子。

又是大儒,又是女人,还偷渡美国,由于这些因素极具刺激性,遂掀起轩然大波。诸多媒体就此刊登文章,引发长时间讨论。

2005年7月1日,顾思齐在《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郑家栋事件:国学不能承受之重》。该文说:“一个新儒学专家,知而不行,学而无耻,不仅违法,兼且失德,则读圣贤书,所为何事?郑家栋事件是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打在知识分子的脸上,打在儒家思想的脸上,打在国学的脸上。”

2005年7月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高一飞的文章《郑家栋事件:道德自律是靠不住的》。该文说:“一个以儒家传统教化人的哲学教授,一旦出现与自己所宣讲的伦理不一样的行为时,总会让人感慨:平时谆谆教导大众的人,骨子里却是另外一套肮脏的思想。郑家栋研究的是孔孟之道,平时向人谈的是仁义礼智信。可惜,他的人生经历却昭示了知识与价值、文章与道德完全可以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