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素鼎录》:金石鉴定的权威秘笈(第5/13页)

  等我擦干眼泪爬出来以后,郑国渠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郑国渠和我借助那根绳子爬到地面,郑重等人一拥而上要揍我,被郑国渠拦住了。在郑国渠的指挥下,这些人把古墓旁边的痕迹扫干净,跳上附近一辆小货车匆匆离去。

  我看到他们上车的时候还拎了个口袋,里面装的估计都是明器。郑国渠注意到我的眼神,拿起龙纹爵丢给了我:“我不要,你拿着玩吧。”我知道这种国家一级文物他不敢留,就直接收下了。

  在车上我问郑国渠,难道不怕黄烟烟向警察指证他吗?郑国渠咧嘴一笑,全不在乎:“有三百多个村民能证明我当时在村子里打麻将。”他跟黄家斗了这么久,却仍旧逍遥在外,果然是有些手段。

  车子大约开了三四十分钟,终于进了村子。这村子叫郑别村,远远望去就是一处河南的普通农村,村里大部分都是瓦房,一条柏油路横贯村中,不知是不是托了郑国渠搞青铜赝品的福。

  进了村子以后,其他人都散去。郑国渠和郑重带着我七拐八转,来到一处临山而起的隐秘大院里。这院里和寻常农家院不一样,里面乱七八糟地堆放着铁渣矿石,还有些残缺不全的农具,甚至还有一个半锈的大锅炉。看得出来,这是他们造假青铜器的工坊。里面有几个工人在埋头干活,看到我进来,纷纷露出警惕神色。郑国渠一挥手,他们才重新低下头去。

  “甭看了,这里只是个原料加工厂,正式注册过的。正经地方可不在这儿。”郑国渠说。

  我们进到厂子的办公室,郑国渠一屁股坐到办公桌后,端起搪瓷缸子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太久没倒斗①,下去转一圈嗓子里都是土。”他放下缸子,冲我一伸手:“先把《素鼎录》拿来。”

  “我没带在身上,还放在北京家里。”

  “你把地址告诉我,我派人去取。取回来了,咱们再往下说。”

  我摇摇头:“刘局派了人一直盯着我家,你们的人去了,只会是自投罗网。”

  郑国渠眼神一下变得阴冷起来:“那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话?”我指了指自己脑袋:“《素鼎录》我看得烂熟,都记在这里了。”郑国渠思考了一下,一抬下巴,郑重连忙把那一口袋明器掏出来摆在桌子上。里面一共是三件,两件陶壶,一柄断了柄的龙头青铜带勾,像是西汉初年的东西。

  “你既然是白字门的,应该能看出这几样东西有什么名堂。”

  我只略扫一眼,便笑起来:“什么名堂不好说,反正你这次运气可是不怎么样。”郑国渠被我说中了心事,闷闷地哼了一声,旁边郑重脸色也变得不大好看。

  带勾这东西,是古人用来勾腰带的。古人衣着有严格的讲究,只有贵族的衣袍才用得着金属带勾,所以青铜带勾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一个有青铜带勾作为陪葬的贵族墓穴里,他们居然只拿到两个陶壶,恐怕那个墓穴早已有盗墓贼光顾,把大部分值钱的都卷走了。

  我估计,就连那个盗洞,都是老洞。郑国渠他们动手晚了,只是利用这个通道下去捡个漏而已。

  被我说破了尴尬,郑国渠也无心再盘问。他让郑重拿来一叠题头印着“郑别村农用机械加工厂”红字的信笺、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你就在这里把《素鼎录》默写出来吧。”

  “那么我要的东西呢?”

  郑国渠道:“写完我自然拿给你。”

  我“啪”地把钢笔搁下:“不行,你现在得拿给我,不然我一个字都不写。”

  我俩对峙了一阵,郑国渠大概觉得反正我也跑不掉,就退了一步,让我继续写,郑重在门口看守,然后他自己走了出去,说去给我取来。

  办公室只留下我一个。我铺开信笺,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素鼎录》虽然是白字门的秘籍,但我并没有把它捂在手里的心思。鉴古技术日新月异,造假技术也不断创新,《素鼎录》里虽然有些好手段,但早晚都会过时,这时候再讲究什么不传之秘,未免太落后于时代了。

  我唯一的顾虑,是郑国渠学到了这些东西,造出更多赝品,违背了我不碰假货的原则。于是我没有默写原文,而是把加密的文字默写下来。如果我不说出密码,郑国渠就和黄家一样,偷了也是白偷。

  想到这里,钢笔的笔尖猛然一顿。我突然想到一件事:黄家偷那本《素鼎录》,真的是为了得到白字门的秘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