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乱局(第11/12页)

宋乾拱手道:“学生惭愧。”

狄仁杰往前走了几步,又道:“除了动机以外,还有几个问题,你也可以想一想。一、这个凶手是如何进入皇城的?”

“会不会翻墙而入呢?”

“这当然是一个可能。但问题是城墙旁边白天一直有守卫巡逻,根据案发的时间来看,这人在白天就翻墙而入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他怎么知道周刘二位大人当天晚上一定会走这条巷道,难道他天天翻墙进来等在那里不成?所以老夫觉得,凶手趁夜色翻墙而逃的可能性较大,但并不是翻墙进入的。”

宋乾忙问:“那他还有什么办法进入皇城呢?”

狄仁杰微笑道:“办法很多嘛。这些天为了新年的庆典,左右掖门每天都要到戌时以后才关闭,出入的人员中更有不少外来的工匠和艺人,虽然有盘查,但严谨不如平时。再说了,凶手会不会本来就是皇城里面的人呢?”

宋乾想了想,道:“这……学生觉得不太可能。如果凶手本来就是皇城里面的,杀人之后就不用翻墙而出了。”

狄仁杰微微点头:“嗯,这也算是一种解释。”顿了顿,他又道,“那么假如凶手是外面的人,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凶手为什么要在周刘二位大人路过那条巷道去东宫的时候杀人?假如他是皇城外的人,要杀刘大人的话,在皇城外杀人恐怕比在皇城内要容易得多吧?他何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宋乾无言以对。

狄仁杰继续道:“所以,从我们刚才的讨论看,老夫认为你最应该去彻查的,仍然是动机。刘大人为什么会被杀?什么人想要置他于死地?只有理清了这些,这桩案子才能找到头绪。如果仅仅是被现场的情况牵着鼻子走,恐怕要误入歧途。”

宋乾一惊,忙问:“恩师,您的意思是说,有人在故布疑阵?”

狄仁杰微笑道:“宋乾,我可什么都没说,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宋乾连连点头,想了想,又问:“恩师,对那行血迹和‘死’字,您有什么看法吗?”

狄仁杰冷淡地回答道:“老夫一直认为,某样事物越是看上去玄之又玄,本质上就越是简单。对于这血迹和‘死’字,老夫目前没有什么看法,但我觉得,你查案时大可不必把这放在心上。”

宋乾愣愣地看着狄仁杰,若有所悟,迟疑了半晌,又问:“恩师,您或许还不知道,前日夜间,神都除了刘大人这件命案之外,还发生了两桩暴卒的事件,并且都与这个‘生死簿’有关。”

狄仁杰一惊,猛停住脚步,回头质问宋乾:“怎么回事?”

宋乾郑重地道:“一是吏部侍郎傅敏大人在遇仙楼暴卒,二是天觉寺的圆觉和尚失足坠塔。”

狄仁杰死死盯着宋乾,嘴里低声地重复道:“傅敏?圆觉?遇仙楼?天觉寺?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同时发生在前日夜间的暴卒事件?”他突然提高声音问道,“宋乾,你为什么说这两桩暴卒事件都和‘生死簿’有关?”

宋乾诚惶诚恐地答道:“恩师,事情是这样的。白天学生在大理寺整理公务,并检查刘大人的案件时,听到一些下属谈起傅敏傅大人暴卒的事情。”

狄仁杰抬手道:“其实这件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梁王就是因为妹夫傅敏的暴卒而婉辞今晚的守岁宴,但我倒不知道这件事情还和什么‘生死簿’有关。”

宋乾点头道:“我听说,傅大人前日夜间去遇仙楼饮酒作乐,还有两位吏部的同僚作陪。他们通宵饮宴,一直闹到昨日凌晨,陪宴的妓女柳烟儿提议要玩藏钩,于是便熄灭灯火,本来说好傅大人待那柳烟儿将物什藏好以后便亮灯猜钩,哪想到等灯火再亮之时,那傅大人已然病发身亡了。”

狄仁杰拧眉道:“病发身亡?”

“嗯,据说傅大人一向纵欲无度,不拘小节,从不注重修身养性,身患各种暗疾,尤其是有心痛的毛病,也曾数次发作,偶有凶险的状况。所以这次在夜宴中突然身亡,也不算太意外的事情。”宋乾说到这里,略带嘲讽地道,“听说梁王的妹妹知道傅敏暴亡,不但没有丝毫的悲伤之情,反而破口大骂,说早料到他有这一天,死在花街柳巷就是活该。”

狄仁杰沉吟道:“哦,她是这么说的?”

宋乾点头道:“是啊。按说此类暴卒的事件,如果事主家属不做他疑,那也无需特别的处理。但坊间都在传说,傅敏大人死去的时候,周围散落了些黄色的纸片,上书‘生’‘死’二字,非常怪异,闹得人心惶惶,说什么的都有。当然最多的说法,还是说傅大人不自检点,欠下了太多的风流债,将阳寿一并耗尽了,所以才有阴司来提前索命。”

狄仁杰冷笑道:“你也相信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