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凶杀案(第6/14页)
“如此说来,他没有戴帽子就离开了。”
“不,他从口袋里掏出来一顶黄色的帽子,戴上离开的。”
“你说什么?一顶黄色的帽子?”
“不错,就是一顶司机才会戴的那种黄帽子。”
“怎么会这样呢?这顶帽子不就在这儿吗?”
说着,检察官指了一下桌子上的那顶帽子,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用手摆弄着司机留下的那件大衣的法官突然大叫起来:“检察官,这两顶帽子是完全相同的!这一顶是今天早晨刚买的,对于破案没有丝毫的帮助,而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那顶可以作为物证的帽子,却被司机戴在头顶上带走了。”
“不错,犯罪嫌疑人为了把这唯一的物证换走,让同伙扮成司机的模样,在今天早晨买了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来调换放在客厅壁炉上的物证。”
“如此说来,犯罪嫌疑人肯定还藏在这个地方,不然的话,他是如何指使司机去做这件事情的呢?”
“不错。当然,事情也有可能是这样的,罪犯正运用神奇的化装术,藏在这里的某个地方呢。另外,那个司机肯定是他的同伙。可是,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其中呢?我们一定要严密地进行搜查取证,一刻也不能耽搁。检察官,你来看,在司机的大衣口袋里,竟然还有这个东西!”
说着,法官递过来一张叠成四方形的小纸条,检查官小心翼翼地把它展开,看完之后,轻轻地哼了一声,只见上面用铅笔潦草地写着:
如果首领遇害,小心你女儿性命难保。
检察官心想:“这只是一封可怕的恐吓信而已。不,那些人都是无恶不作的亡命之徒,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既然他们已经这样说了,那么,不管采取何种程度的保护,都不能确保两位少女安然无恙。而且,在这个充满玄机的古堡之中,会不会已经有犯罪嫌疑人的同伙潜伏在这里了呢?很显然,那个司机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他就是犯罪团伙的一名成员,那么,肯定还有其他的同党隐藏在暗处,可是,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想着想着,检察官把目光投向了那两位年轻的记者,他问道:“你们两个是哪家报社的记者!”
“我是鲁昂市《鲁昂日报》的记者。”年龄较大的那个记者说道。
“您的记者证在哪里?”
“哦,给你!”
经过一番检查,检察官确定这个人是没有问题的,把记者证还给了他,然后又继续问另外一个人。
“你呢?”
“我是一名自由记者,并不属于任何一家报社,自由投稿。”
检察官又重新审视着他眼前的这个人,这个年轻人个子很高,下巴上蓄着胡须,目光锐利,精神很不错,看上去是一个头脑冷静、思维敏捷的青年。
“那么,请把你的记者证给我看一下。”
“我也没有记者证,要知道只有为一家报社工作的记者才会有记者证。”
听完这句话,检察官半信半疑,继续追问道:“那么,你叫什么名字?”
“依吉多·伯多鲁。”
“你是干什么职业的?”
“我是强生高中的一名学生。”
“胡说八道,哪有蓄着胡须的高中生?”
“喔,你说这个啊,这是假胡须啊!”
依吉多笑了起来,他把假胡须摘下,这个人立刻变成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
“检察官先生,这回像高中生了吧?”说着,依吉多又笑了起来,露出了满嘴洁白的牙齿,这的确是一个天真纯朴的少年的脸孔。
“假如您还不相信的话,这里还有一封家父的信。”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封信,只见信封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
强生高中宿舍依吉多·伯多鲁收。
检察官立时绷起了脸孔,严厉地说道:“一个高中生跑到这里干什么?”
“也不干什么啊,我只是出于好奇,想到这里来研究一下。”
“你研究的地方应该是在校园里吧!”
“检察官先生,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凶巴巴的?学校现在正放假哩!”
“哦,是吗?那么,你跑到这里来究竟想研究什么?”
“这是业余侦探的现场实习啊!”
“你说什么?”
“我平时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侦探小说和冒险小说了,因此,每当我想到小说里面的侦探故事和冒险故事,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就说这一回吧,我给自己装上了假胡须,就好像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大侦探一样,然后,我谎称自己是巴黎一家大报社的记者,到海峡附近的地方度假来了。”
“你到底住在什么地方?”
“我的家比沙勃地区还要稍远一些呢。”
“放假你也不回家吗?”
“不,我整个假期都待在家中,因为没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所以我没法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