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漩涡历险记(第3/11页)

海流在这期间会形成一个又深又宽又巨大的漩涡,如果恰巧有一只倒霉的航船行驶到了这个漩涡附近,那么很显然,它一定会被这个恐怖的漩涡所卷入、吞没、撕成碎片。当然,如果天气非常好,那么涨潮和退潮之间或许也会很平静地交接,在十五分钟之内,海潮会由涌动变得缓和。但是若是天气不好,比如有狂风或者暴雨,那么海潮便会无比狂暴,而大漩涡也会变得恐怖异常。

这个时候,我劝你还是远离它比较好,至少要在两千米之外,不然,不管你是小船,还是游艇、军舰,所有一切都难以逃脱大漩涡的惩罚,被统统卷入漩涡,难以幸免。就算是在海水中生长的大鲸鱼,若是碰到大漩涡,相信也很难逃生。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但是不管鲸鱼再怎么努力逃脱,最终也只不过是毫无意义地垂死挣扎而已,据说有人听到过鲸鱼因为挣扎而发出的咆哮声,那是十分凄厉的惨叫声。还有人说,曾经有一只熊准备从罗浮敦海岸游到莫斯克岛,但它却不幸被卷进漩涡,而留下的是异常恐怖凄厉的惨叫声,这一声音连在岸上的人们都能够听见。

至于一些粗大的树,如枞树、柏树,要是被卷入漩涡,那它们最终的结局就是被粉碎成木片。因为在它们被漩涡吞噬之后,必然在漩涡的高速旋转下,不断与海底的暗礁、岩石相撞击,最终便被粉碎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令人生畏的猛烈的大漩涡?这是因为海水在调节涨退潮中形成的。而且大约每隔六小时出现一次这样的调节。在1645年的时候,四旬斋前的第二个星期天(大约是二月中旬),早晨,那一次的海潮调节比以往所出现的都要猛烈和狂暴,而那一次大漩涡所发出的怒吼声更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据说当时在海岸上的一些用石块堆砌成的房屋都因为大漩涡巨大力量的震荡而倒塌了。

我并不清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在这个大漩涡附近的海水深度的,因为单凭人力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说这个地方的海水大概有“三十六英寻到四十英寻”,或许只是指莫斯克岛或者罗浮敦沿岸的海水深度,如果这个深度是在说大漩涡的深度,那肯定不是测量出来的。到底这个大漩涡能有多深?我想从我现在所在的观测地点进行目测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是在海斯金山的峰顶向下望去,这个大漩涡简直是深不可测,一眼根本看不到底。如果你看到了大漩涡的实际情况,再对比一下拉慕斯所描写莫斯克大漩涡的文字,你一定会觉得后者的可笑,特别是有关鲸鱼和熊被卷入漩涡的传说,实在非常滑稽。

以我所看到的大漩涡的惊人气势,别说是鲸鱼和熊,就算是一艘巨大的战舰被卷入大漩涡也会如狂风中的鸿毛一样,完全没有可以挣扎的余地,而拉慕斯却说鲸鱼和熊竟然还在这个大漩涡中与海水挣扎,实在太幼稚了。

以前,当我读到那些描述莫斯克大漩涡的文字时,还会觉得其中不少都写得非常精彩和有道理,可是当我见识到真正的大漩涡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那些记载的文字,其实不仅描述得并非实际,甚至还与事实有不少出入。

比如最常听说的,即源于大英百科全书对大漩涡的描述就是其中一例,它的描述是这样的:“挪威大漩涡,如同法罗群岛[1]的三个漩涡一样。这种漩涡形成的原因是:当海水处在涨退潮的时候,因为产生的海流不断撞击海洋身处的岩石或岛礁,受到阻挡,故而产生一种如同瀑布急流一样向下(海水)冲的力量。这种冲击力量越是猛烈,其向下的程度也就越深,于是形成了大漩涡。而有关大漩涡所能够产生的吸力,则已经有不少实验对其进行了证实。”

我把这个解释告诉了“老人”,“老人”很谦虚地告诉我自己并不知道这些,因为他不懂这些解释中所涉及的概念。如今,我也觉得自己和“老人”一样了,当我亲眼见到了大漩涡的形成过程,亲耳听到了像雷声一样令人觉得恐怖的声响,然后再去看这些书上的解释时,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字实在太荒谬可笑了。或许你还听说过一些研究者猜测,认为莫斯克大漩涡的中心一定能够到达地球的深处,而且它还与另外一个出口相通,甚至有人非常肯定地认为,大漩涡不但存在出口而且其出口就是波斯尼亚海。很显然,所有这些说法只不过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臆测,可是在没有见到大漩涡之前,我总是很轻易地相信这些奇怪的说法。但是与我同来的“老人”就完全不认同这些明显是臆测出来的说法。

“你已经看到了漩涡形成的全部过程了吧!”“老人”说,“你要是能从这块峭壁小心地爬过,到那个海水发出声音稍微小点的下风处。现在我就给你说说我所经历的事,我相信这样你就能够了解我确实是知道一些莫斯克大漩涡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