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案 火光里的悲鸣(第7/13页)

3.

“这我还真没想到。”大宝惊讶地说,“不过,这有什么用吗?”

“当然有用。”我说,“但是在看有什么用之前,首先还得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原始位置。”

“五个人,四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林涛沉吟道,“怎么分辨?”

“入门级的题目。”我哈哈一笑。

这个问题确实不难,但是因为是我提出来的,短时间之内他们确实不容易想到关键点上。我带着他们走进了主卧室,尽可能绕过尸体,指着地面上的燃烧痕迹,说:“这个房间,显然是家具、家电最齐全的卧室,而且还有保险柜,说明这是主卧室。主卧室的席梦思是两米宽的大床,旁边还有摇篮的痕迹。两个大人和婴儿在这个房间休息,这没问题吧?”

“小女孩也在这个房间。”林涛说,“依据经验,三岁的小女孩肯定不会自己独自在一个房间睡觉的,肯定是爸爸妈妈带着睡的,而且这里有一些金属残留物,是儿童玩具上残留的。婴儿肯定不会玩这些电动玩具,这些玩具也是属于小女孩的。”

“你有什么经验?”陈诗羽笑着问林涛。

“我不是说育儿经验,我到了十岁才自己一个人睡。”林涛说。

“你还好意思说!”陈诗羽说。

“林科长说得有道理。”程子砚说。

我点点头说:“对,这四个人原本就是在这个房间休息的,这没有问题。现在问题是阮强一般在哪个房间睡。”

“另外两个卧室中的一个?”大宝说,“这是最麻烦的,生活习惯的调查,随着全部家庭成员的死亡而无法进行。”

我摇摇头,带着大家进出另外两个卧室,说:“你们看这两个卧室的燃烧痕迹,除了床、衣柜,就没有其他东西了。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子,房间里至少要有个电脑吧。”

“难道他睡楼下?”林涛说,“反正他们不可能五口人挤一个房间的。”

我笑而不语,带着大家回到了一楼屏风墙后面的卧室里。卧室里除了床和衣柜,还能看到一个被烧毁的电脑机箱和比上面卧室更多的灰烬。

我蹲在地上,从灰烬里抽出一根锯齿样的金属杆,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什么?”大宝摆弄着金属杆说,“不会是拉杆箱吧?这怎么会是锯齿样的?”

“所以我说法医必须平时对任何物品都要怀有好奇心,才会在关键时刻用得上。”我说,“这是小孩的学习桌。很多家长买学习桌,都要考虑孩子在不断长大,学习桌如何能多用几年呢?于是这种可以调节高度的学习桌就应运而生了。这根杆子就是学习桌上用来调节高度的档位杆。”

“有电脑,有学习桌,这里才是男孩子的卧室。”林涛说,“不过,上面明明有两个卧室,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房间安排在下面的卧室啊?”

“十几岁的男孩子嘛,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自由!”我说。

“一个人睡一层,这么大的房子,多吓人。”林涛说。

陈诗羽扑哧一笑。

“现在原始位置搞清楚了,你说会有用的,有啥用?”大宝问。

我说:“既然原始位置搞清楚了,我们下一步就要推理阮强为什么会从一楼的卧室,跑到二楼的主卧室里。”

“因为出事了,他第一个想到要找父母。”程子砚说。

“这肯定是一方面。”我说,“但是任何一个人的潜意识,就是在起火后避难。十五岁的男孩子不可能发觉起火后第一个想到去救人吧?即便他是为了救人,那为什么又要关闭主卧室的大门?”

“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最初的起火点是一楼。”林涛说。

“对,可以肯定,起火点是在一楼。”我说,“而且,我们看看这个房屋的结构,如果是屏风墙南边起火,最先殃及的就是男孩的卧室。他即便有机会逃跑,也不应该是向楼上跑,因为楼梯面是木质的,楼梯扶手也是木质的,楼梯的火势会更大。”

“说明起火点是在客厅里。”大宝抢着说道。

“没错。起火点只有在屏风墙北边的客厅里,因为火势太大,阮强无法从客厅北侧的大门逃离。他房间旁边的后门又需要钥匙才能打开,所以才会向楼上逃窜。”

“其实如果他冲过火焰,从北门逃离的话,就能给阮家留下一个活口了。”林涛说。

“这种冷静的思维,是十五岁男孩不可能具有的。”我说,“既然我们把起火点圈在了客厅里,首先说明不是有人从后窗投掷火源到厨房、楼梯间,引燃了可燃物而造成火灾。如果是放火,刚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大家在点头。

“其次,男孩子之所以上楼,是因为一楼的火势已经无法控制了。”我接着说,“如果是有人从后窗投掷火源到助力车的话,距离有十米,男孩就睡在旁边的房间,不应该听不见响声。如果听见响声,就可以及时发现小火,这样也容易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