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最后的踪迹(第9/10页)
他从床上爬起来,拧亮台灯,摸到书桌前,打开电脑。
他先在搜索栏里打了一串英文字母,那是X那件黑色皮夹克的品牌名。最初摸到夹克的质地时,他就发现皮质相当柔软,虽然设计简单,剪裁却相当考究。后来他又发现,夹克上的标签是英文的。于是他猜想这衣服可能不是本土产品,也许还价值不菲。
他很快在一个女性论坛里查到了这串英文的中文介绍。撰文者是一个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女孩,她喜滋滋地在跟网友分享自己的海淘经验。据她说,这件黑色皮夹克是她为男朋友购买的生日礼物,运费加衣服共花去四百美金,照片上的黑色皮衣跟X的几乎一模一样。这位名叫悠然的网友还在文章里介绍说,这牌子的衣服不像意大利其他大牌那么出名,但因其简约的设计、精致的做工,而在欧洲的雅皮士中颇受欢迎。
欧洲的雅皮士——这个词对金元来说简直就跟埃菲尔铁塔一般遥不可及。谁会知道这种普通中国人不知道的外国牌子?谁会花四百美金从海外购买皮衣?不用问,就是那些在写字楼工作,说话喜欢夹杂外语,看电视爱看美剧,早餐爱吃烤面包,下午3点会喝杯咖啡,有点钱,有点见识,又有点色的白领。X是这种人吗?
金元觉得不像。
退学之后,他曾经在S市的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工作过几个月。那家诊所坐落在一栋高级写字楼里,来诊所就医的大多都是在附近上班的白领。金元碰到过的所有白领男子,身材不是过胖就是过瘦,偶尔有几个自称是常常运动的,也只是手臂和肩膀略有些肌肉而已。可以说,他们中没有一个像X这样,全身肌肉发达,却又显得极其匀称、充满线条感,时尚杂志上说的“穿了衣服显瘦,脱了衣服显壮”的应该就是X这种,据说这是女人梦想中的身材。这家伙一定有每天举哑铃的习惯,金元想。
他回想起之前X在树洞里突然抓住他手臂的情景,说实在的,当时他很震惊。因为他没想到,在体力尚未恢复的情况下,X竟有如此惊人的握力,当时他感觉,只要略一挣扎,自己的手臂就会被对方拧断。这是普通的哑铃锻炼能达到的程度吗?
今天上午他见识了X的过人身手,还有他咬住小偷不放的那股执拗,加上他身上的枪伤以及谈话中透露的些许特征,金元猜测X很可能真的是个警察。但警察怎么会被人敲了头之后活埋在许家树林?会不会跟他手头正在办的案子有关?
他判断袭击X的,不是个女的,就是个小个子男人。而X醒来后,第一个想起的名字是:莫兰。这名字算不上特别,但既然是X在丧失记忆后首先想起的名字,那这女人对他来说应该意义重大,换句话说,这女人要不是凶手,就是他最在乎的人——他的情人。
假如莫兰跟案子有关,那会不会是这样:X跟莫兰是情人,两人的关系被莫兰的丈夫发现,于是,她的丈夫对X进行了报复。那个倒霉的丈夫八成是个可怜的小个子,在自己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他只能来阴的。至于X后来想起的“赵胜”两个字,也许是这个绿帽丈夫的名字,也许就是X本人的名字。
他不知道自己的胡思乱想有几分符合事实,但他还是在搜索栏里打上了“莫兰”这两个字。
他猜想,假如莫兰是X的情人,那应该长得不会太差。可是他耐心地翻了七八页,查看了近二十张照片,却没从中发现符合他审美标准的美女。是不是我的眼光太高了?他问自己。可当他把那些照片又重新看过一遍后,仍没选出一张他认为配得上X的。他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又想起X说过曾在梦里看见“莫兰”做菜,于是在莫兰的名字后面,他又加了一个“菜”字。可搜索结果差别不大,只不过多了一些食谱和蔬菜果园的介绍。
他又在搜索栏里输入了“赵胜”两个字,很快,屏幕上跳出几百条纪录,有银行职员的博客、小说片段、蔬菜大棚承包者的介绍,他不知道哪个才是他要找的人,他耐心地查看了将近三十张图片,没有在其中找到X的脸。于是,他只能根据X的年龄——X看起来应该三十左右——筛选出一些不带照片的网页文章,将它们保存在一个WORD文档里,他决定明天早上让X看一遍,或许他能从这些文章里找出一些记忆的片段。
半夜3点,莫兰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
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睡着过,但她确实做过梦。在梦里,她又回到了15岁,穿着漂亮的白色短裙,乌黑的头发垂在肩上,在角落里站定,从包里掏出她人生中的第一包烟。那是在聚会的路上买的,因为她曾经看见表姐抽烟,她羡慕表姐抽烟时那撩人的风情和女王般的气势,所以,她也想偷偷试一试。她觉得在一个灯光昏暗、人来人往的聚会上,没人会注意她,何况,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抽烟。在那种场合,看书才是特立独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