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有国法,道有道规(第9/11页)

“夺鬼”三关的第一关,是猎杀。猎杀分两部分,即猎与杀。猎,是天层将代表“鬼”的扇形鬼金叶藏于某地,最先找到的青者胜出;杀,是天层给出一份刺杀名单,所有青者分配好代号,同时行动,杀一人,便将代号写在尸身上,最后完成目标最多的青者胜出。两位胜出的青者,获得进入第二关的资格。第二关的胜者,再通过第三关的终极考验,方能成为“鬼”。“夺奎”三关的流程,与“夺鬼”相同。

正是靠着一横三竖的组织构架、显著的等级制度、严苛的升降流程、明确的内部道规和“有进无出”的入道法则,刺客道,这个行刺杀之事的隐秘组织,才得以在明清两代朝廷的剿杀中存活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胡启立在铁块里发现的金叶,正是代表“鬼”的扇形鬼金叶!鬼宿在五行中属金,所以“鬼”的信物是用黄金打造的。

如果“鬼”没死,那么扇形鬼金叶绝不会离身。现在胡启立意外地获得了扇形鬼金叶,所以他猜想,十有八九,老“鬼”已经死了。

的确,他猜得没错,刺客道的“鬼”是死了,只是死的方式说起来有些不堪。

身为刺客道兵门最厉害的青者,“鬼”不是死于疾病,也不是死于衰老,更不是死于某位厉害人物之手。他是在途经阴龙沟时,被沙子垅的一个匪崽子,用一把缺了两个口的菜刀砍死的。

其实这事说起来也不奇怪,毕竟青者也是人,是人就有变老的时候。

老“鬼”实在是太老了。孔子尝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鬼”已经过了不逾矩的年龄。

已经十多年没有在江湖上走动过的“鬼”,这一次之所以破天荒地出山,是因为有一件极为秘密的事需要他亲自去办,而清泉县的北官道,正好是他的必经之路。

他不能骑马,因为苍老的身板已经受不起剧烈的颠簸;也不能雇车,因为这年头土匪窝遍地开花,有马车从地头上经过是绝难放行的;更不能带上几个青者保驾护航,因为此行去办的事太过秘密,不能让外人知晓;倘若年轻十岁,老“鬼”可以勉强仗一把利剑行走天下,但现在他已经完全没那个能力了。

于是他扮成了一个糟老头子。

他打扮成一个老乞丐,拄着拐杖,沿途过了许多地方,一直没有人动他。毕竟世道越乱,有钱人在外走动时,就会请更多的保镖防身,土匪们专盯这种大队人马,根本不会在意一个过路的身无长物的老叫花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办法。

但是在途经阴龙沟时,情况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

因为天下雨了,一场瓢泼大雨。

正是这场大雨,葬送了“鬼”的老命。

阴龙沟被大雨冲刷浸泡过后,路面变得泥泞,而且松泡,走在上面,一步一滑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在阴龙沟旁的树林里站岗盯梢的几个匪崽子,都很年轻,其中有一个相当精明。他注意到了从泥路远处走来的一个衣衫邋遢的老叫花子。他指着老叫花子,向同伴们说:“快瞧,那老头的脚印。”

“鬼”留下的脚印很深,深得太过明显了。对于一个弱不禁风的瘦削老头来说,这是极不正常的。精明的鬼崽子嘴角露出了笑容,他已经知道,这个老叫花的身上肯定有实货。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有货不抢猪头三。几个匪崽子一合计,因对方只是一个孤身老头,所以没回寨通报,操起手边的家伙就冲了出去。

“鬼”实在是太老了,他已经没有了灵活矫捷的身手,更丧失了制服敌人的能力。他勉强喘着粗气避了几下后,终于倒下了,脖子上嵌了一把缺俩口的菜刀。

匪崽子们搜“鬼”的身,果然在他腰间搜出了一条环形褡裢,褡裢里竟装满了足赤的金条,除此之外,还在他怀中搜出了一块圆形木盘,瞧着像是一件古物。

几个匪崽子欢天喜地地回寨,那个精明的匪崽子因此事而连升三级,当上了寨中的小头目。

当时这个精明的匪崽子绝不会想到,白老板和秦副寨主更加不会想到,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最终会给热闹了两年、方圆百里内势力最为庞大的山巅寨带来灭顶之灾!

刺客道的“鬼”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毫无征兆。此事非同小可。兵门的青者开始暗中查访,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查到了“鬼”的死因。于是,在天层的指示下,为“鬼”复仇和“夺鬼”之争同时展开。

以沙子垅的山巅寨为目标,猎和杀一并进行,率先找到扇形鬼金叶和刺杀人数最多的青者胜出。

那些自愿参加“夺鬼”的青者们,通过串人向天层表达意愿,随即被分配好代号,总共二十六名,从各地赶赴沙子垅。先赶到的青者,展开单兵作战,秦副寨主和白老板都是死于此。等到所有青者赶到后,才大开杀戒,于是便出现了山巅寨被屠杀殆尽的血腥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