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割喉(第2/7页)

让一切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警方还会抽调相当的人力,向师生调查谁和牛毅的来往比较密切,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走得比较近,并和他有深仇大恨的人。

这样一来,警方很快就会找到我,时间,应该是在晚上9点左右吧。

我会被当成重要的犯罪嫌疑人,甚至被带到这里接受讯问,即便是暂时脱罪了,也要面临此后无休无止的调查。不过……

“林香茗?他绝对不可能是杀死牛毅的凶手!”

——会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帮我证明的。

然而,比较麻烦的是,刚才割开牛毅咽喉的时候,喷出的鲜血溅在了自己衬衫的右臂。

还好我早有准备。

林香茗蹲下身,摘下塑胶手套,撕开书包的拉链,把衬衫脱掉,从里面拿出一件和身上这件一模一样的衬衫换上,再把染血的衬衫和塑胶手套塞进书包里。

仅凭这一点,警方就会做出完全错误的推理。

那么,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四个重点:痕迹、物证、讯问已经做好应对措施,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是——感觉。

感觉,这才是对犯罪实施者最大的考验。统计表明,80%的凶杀案,刑警的第一感觉就找对了凶手,后来再在搜寻证据中得以认定,所以,那些老刑警特别喜欢强调一个词:第一感觉——“老刑警伸鼻子一闻就能闻出罪犯味儿,凭啥?就凭第一感觉!”

不过,这一回,我会让你们的第一感觉完全失灵。

“感觉完全不对,不可能是这个学生……”

——警察一定会在私下里这样议论的。

林香茗一边想,一边向着偏南方向一棵比较粗壮的树后面走去。

他从兜里掏出一个手帕,里面包裹着一些东西。

“犯罪分子的暴露,多半是为了掩饰罪行而做了多余的事。”

这句话不是出自任何刑侦教科书,而是自己对无数刑侦教科书阅读、思考后的心得。

我这个行为是不是多余呢?

让一切顺其自然……

不,不是,这个行为会大大地迷惑警方,使他们变成一群在调料店里失去嗅向的警犬。

他把手帕慢慢打开,将里面的那些东西洒在树后的地上。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件需要处理的事了——凶器。

林香茗看着地上那把刀,刀锋早已不再滴血,刀刃兀自鲜红崭新。

牛毅咽喉上的伤口,完全不冒血泡了,只是腿还在轻微地抽搐,像是整个大地因为恐惧而颤抖。

林香茗重新戴上一副新的塑胶手套,拿起了刀。

天色黯淡,半透明的氤氲,犹如野兽的口涎,在密林深处居心叵测地流淌开来。

再想想,有没有什么漏洞?

应该没有,完美得像用圆规画出的一个圆。除非——

林香茗只觉得心口一疼,两道柳叶眉轻轻一蹙。

除非你的介入。

只有你才会发现我也发现不了的疑点。

可是,我已经回不了头了,呼延。

林香茗俊美绝伦的面庞上,突然闪过一丝18岁特有的坚定和果断,他把刀对准牛毅的右小腿,狠狠地戳了下去——

右小腿一个抽筋,把呼延云疼醒了!

他弯起膝盖,用小时候妈妈教给他的办法,使劲地朝反方向扳动大拇指,但是从足跟延展到小腿的足筋依然撕裂了一样剧痛着,这种疼痛和所有疼痛的最大区别是有点酸软的感觉,仿佛疼痛本身成了孱弱的受害者,这使得整个事情充满了滑稽和荒诞,贼喊捉贼似的……

终于,在经过长达一分钟甚或更长时间的抽搐之后,足筋松弛了下来,整个右小腿依旧酸软无力,瘫在被子上。

原来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

他慢慢地从床上坐起,将目光投向窗外。

夜正深沉,黑黢黢的夜空没有半点星光,只能看到对面楼房的坡顶上,一截烟囱像暗夜的盲肠一般无声且无用地矗立着。

牛毅的右小腿被戳中的那一刀,是不是也这样剧痛难忍?或者他那时已经咽了气,没有任何感觉了……

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又在脑海中回放起来。

那天晚上……

那天晚上,他吃过饭,到甘家口商场后面的增光路上去闲逛,在“江丰鱼店”对面的一个书摊上,看到几本刚刚出版的卫斯理科幻小说,立刻买下,骑着自行车兴冲冲地往林香茗家去,想把这些书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

一进林香茗的家门,他就觉得不对劲,林香茗的奶奶正畏缩在墙角,两个男人四下里翻找着什么。

“怎么了?”他问林香茗的奶奶。

老太太像见了救星:“哎呀呼延,你可来了,刚才来了一堆警察,不清不楚地就把香茗给带走了——”

“别乱说话!”一个脸上有麻子的便衣刑警叱责道,然后盯住呼延云厉声道,“你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