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镜中映像(第7/7页)

⑫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成为第一个成功统治整个英国的家族。而在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1701嗣位法》,斯图亚特家族成千上万的天主教男嗣无权继承王位,而新教徒,斯图亚特家族的女嗣后裔,排名在五十位以外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性后裔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女性后裔的统治开始。后文的“复辟”,是指1642至1651年间,英国议会派和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和政治斗争。

⑬英国女王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的别名,其成长于欧洲宗教改革的汹涌大潮之中,其时英国也成为天主教和新教进行殊死搏杀的场所。她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为了达到与她母亲离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与罗马教皇决裂,并在国内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许由于上述的成长过程,也许源于她本人古板、固执的性格,她成为了一个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对新教有着刻骨的仇恨。成年后,她因为拒绝改信新教而几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国的审判台,后来又与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结婚。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并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在她统治的五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她终于以其暴行获得了英国人民对其“血腥玛丽” (Bloody Mary)的称谓。后来,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她病死时,据说整个伦敦响起了欢庆的钟声,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后来成为一代名君的伊丽莎白一世。她是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女王,兼都铎王朝第四位(倒数第二位)君主。

⑭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Stuart或Mary, Queen of Scots,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是苏格兰的统治者(在位时间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14日)以及法国王后(1559年7月10日至1560年12月5日)。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也因此成为苏格兰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她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即: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的表姑,别称为“血腥玛丽”)因为在位时期大致相同,所以经常被人错误的混为一谈。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所以又是苏格兰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

⑮无韵诗(blank verse):英语格律诗的一种。不押韵的诗称无韵诗或白体诗。多用在戏剧和叙事诗中。音步类型都采取抑扬格五音步。即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每首行数不拘,不压韵,朗读时以第二个音节为重音。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弥尔顿的Paradise Lost 都是用无韵诗写成的。 押韵的诗叫rhymed verse。无韵诗不同于自由诗。无韵诗虽不押韵,但是有固定节奏,以扬抑格五音步最常见。自由诗节奏不固定,如同白话。自由诗是一种不受格律、韵脚或其他音乐节拍约束的诗歌形式。无韵诗是诗歌的一种,特点是有整齐的格律,却没有韵脚(即句尾不押韵)。英语中,无韵诗最常用的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因此无韵诗又被称为无韵五节拍诗)。

⑯Epsom,英国伦敦南面的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