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笑佛(第6/16页)

“原本我想在这里成为独当一面的佛像师,但中途放弃了。”

“你从小就没有毅力。”

唐间木老爹插嘴说:

“──住持,你一身盛装,已经开始为小佛牌开光了吗?”

慈庵住持点点头,指着地上。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竹篮,里面堆着不计其数的小佛牌,简直象是收成的落花生。

“哇噢,有这么多?”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都要在今天之内完成开光入魂。”

顺着慈庵手指的方向望去,发现角落有一个差不多一人高的头陀袋(译注:一种布袋,通常是用来装各项参拜用品),里面似乎也装满了小佛牌。

“那些全部都要?那要做到什么时候?”

“如果不能在这里完成,只能带回寺院了。”

“工作带回家?和忙碌的上班族差不多嘛。”

唐间木老爹和慈庵住持一起低头看着头陀袋叹息着。

“阿唐,我要开始工作了──道尾先生,对不起,不能陪你。”

慈庵住持走到装满小佛牌的竹篮的这一侧,背对着我们跪坐在地上。

“要加快速度……”

他说了一句和刚才自己说的完全相反的话,然后就埋头开始工作。

慈庵住持点亮地上的烛台上的蜡烛,正襟危坐,从旁边拿起长香,用蜡烛点燃后开始诵经。他把左手掌竖在脸前,右手从竹篮中拿起一个小佛牌,举到头顶上方片刻后,放进旁边的另一个竹篮里。然后一直重复相同的过程。

唐间木老爹低吟道:

“因为要经过这个步骤,所以其他的佛像暂时无法出货──住持要为小佛牌开完光后才有空。”

据他的解释,这个工房制作的佛像在交货时,慈庵住持也会同行,为佛像开光入魂。只有小佛牌的开光比较特殊,在这里一次完成。如果每一个小佛牌在发给信众时都要开光,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

“每年的这个时期,一切都以小佛牌为优先。也就是说,在这个工作结束之前,佛像会暂停出货。”

原来如此,所以这个放置所里放了这么多佛像。我终于了解唐间木老爹说的“待开光”的意思了。

“当小佛牌的工作结束后,慈庵住持就要四处去开光吗?”

“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过,只有去民宅送货的时候而已,去寺院交货时,会由那里的住持开光──比方说,那里的那尊佛像。”

唐间木老爹指着房间角落的一尊座像。比我的身体大一号的佛像有十八只手,我从来没有看过。

“那尊佛像叫准胝观音,要送去京都的寺院,所以,慈庵住持不需要为祂开光。昨天才完成,今天会装上车,听说明天早上就要出货。我记得魏泽有这么告诉我──订货和出货都由他负责管理。”

“数量这么多,管理时应该不容易吧。”

刚才在阶梯窑烧窑的那个名叫魏泽的佛像师应该很细心,否则一定无法胜任这分工作。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充满知性的脸。

我在慈庵住持背后看着他工作的样子好一会儿,但他似乎只是重复刚才的单调动作,于是,我开始拍摄佛像。

我举起照相机,依次拍摄着房间内的佛像。小型、中型的佛像我会几个一起拍,但大型佛像则是一一入镜。不久之后,我就发现在各式各样的佛像中,有某一种种类的佛像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看起来象是观音菩萨,但脸上还有很多张脸。我忍不住问唐间木老爹。

“这是十一面观音,”唐间木老爹回答道。“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姿态出现。观音菩萨的头上有许多张佛面,所以可以因应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祈愿,而大家总是很单纯地以为佛面愈多愈好。我们工房的这尊佛像自古以来就远近驰名,刚才的小佛牌不是也有很多脸吗?那也是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还有准胝观音──光是观音菩萨就有很多种类。”

在我深感佩服的同时,再度开始拍摄佛像。木制的放置所内响起慈庵住持的诵经声和按快门的声音。然后──

“哇噢……”

数分钟后,我

站在那尊佛像前。

那尊佛像就在排列着小型佛像的高处木架左侧。

那是一尊木雕佛像。尺寸和刚才的准胝观音不相上下,比我的身体大一圈,但因为这尊佛像站在高达五十公分的莲花基台上,我必须把头微微抬高才能欣赏到。

“这……”

在这个佛像的头部出现了十一张脸,除了朝向正面的温和脸孔之外,还有另外十张脸。左侧是三张温柔的脸,右侧是三张愤怒的脸,在正面的脸部上方,也有三张温和的脸,头顶则有一张比正面的脸小一号的脸,脸孔和十一面观音相同,但相同的部分也只有头部而已。

──就连我也知道这尊佛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