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山海(第2/3页)

“太好了!”听说玄罡不会死,顾青心中一下畅快了许多,“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就算我们都逃走了,让凿齿这怪物走出大厦,肯定会伤害许多无辜的人,虽然你说过不能报警,人越多,死伤就越多,但现在是不是应该让警察把大厦封锁起来?”

在一旁的蒲远突然插嘴:“不行,不能让警察来封锁大厦!”

“那边是谁?”宇文警觉地问道。

“是蒲远董事长,我现在就在他的办公室里。”

“他怎么也在?算了,现在不说这个,我也不想让警察来封锁大厦……凿齿真要想出来,封也封不住!”

电话听筒的声音很大,蒲远也听见了宇文的意见,他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可现在……这凿齿,难道就真的没有任何弱点吗?”

“事无绝对,不入五行并不代表凿齿没有弱点,问题是我们如何找到它的弱点……古籍中关于凿齿的记录并不少,最著名的记载就是《山海经》中的《海外南经》,其中是这么说的,‘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这里所说的羿,就是那射下九个太阳的上古英雄后羿。”

“你是说《山海经》中有所记载?”顾青把座机改为免提状态,腾出手来,开始快速地在电脑上通过因特网查询《山海经》。

“嗯……《淮南子》中也提到过,‘尧乃使羿诛凿齿于寿华之野。’尧就是当时的皇帝。可这些记载里,都没有提到羿具体是怎么杀死凿齿的,唯一的线索,就是后羿用的是弓箭。”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啊?除了那句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看得懂,其它这些简直是莫名其妙!”顾青已经在网络上找到《海外南经》,但粗读两遍,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师傅也常说《山海经》中,山经是正经的地理著作,海经和荒经却大多是不可理喻,狗屁不通的,叫我不要尽信。”

“是啊……我偶尔也会读一些古籍,各种神话传说都会有误传,讹传的,后人凭借自己的粗糙理解,非常容易误解古书记载。很多人都说海经与荒经也是地理说明,我倒很是怀疑。”插嘴的竟是站在一旁的蒲远,顾青惊愕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这个咤叱商界的董事长也对《山海经》这样的古籍有所研究。

“哦?蒲董也懂古籍?”宇文的惊讶并不亚于顾青。

“喏……我也曾经反复读过《海外南经》中关于凿齿的这一部分,这一节前后都是一些不明所以的奇怪说明,什么贯匈国在其东,交胫国在其东,偏偏又语焉不详,似乎都是象山经那样的地理方位说明,但其中突然夹杂‘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这么一句条理清晰的战争描述,太过突兀了。”蒲远说了这么几句,便陷入了沉思。

顾青又快速读了一遍《海外南经》卷六,突然问了宇文一个问题:“宇文,文字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这个……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仓颉造字了,这种说法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流传。你问这个干嘛?”宇文很是诧异。

“仓颉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顾青接着问。

“据传仓颉就是黄帝的史官,炎黄二帝则是中华儿女的始祖。”蒲远替宇文作出了回答。

“那黄帝之后,就是尧、舜、禹、汤了吧?”

“没错。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宇文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兴奋。

顾青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也是猜想的,说出来你们不要笑话。”

“快说快说!”宇文连声催促。

“后羿是尧皇时代的人吧?那个时代距离仓颉造字并没有过多久,文字应该还没有普及,如果那个年代的人需要记载某件事情,你认为他们会选择什么方式?”

“绘画!或者是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绘画!”蒲远肯定地说道。

“嗯!后羿大战凿齿这件事情被记载下来,应该就是一幅图,而《海外南经》卷六,则应该是后世的某些史官看着那幅图画,改成了纯文字的记叙。蒲董觉得《海外南经》写得很奇怪,那是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什么地理专著,整篇海外南经卷六,都是对后羿战凿齿这幅图的说明!”

顾青的新奇言论让宇文和蒲远同时一震,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你是说那些史官都是糊涂蛋,拿着一幅漫画以为是地图?”宇文问道。

“有这个可能!古人绘画不会象今天这般详细,多半是用类似象形文字那样的简单线条作画,山经所记载的部分确实是地图,史官便想当然地认为海经和荒经也是地图了。”蒲远倒是觉得这个说法有几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