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事件 青柳雅春(第16/20页)
“到处都是监视系统,快把我烦死了。”男人说, “刚开始完全找不到一个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
“这里是安全的?”
“嗯,至少目前是。”
“这不是你家?”明知会被嫌烦,青柳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次。只见墙边有个小小的彩色置物柜,上面放着一个相框,里面的照片是一个身穿皮外套的浓眉男人与一个小男孩的合照。
“那就是这间屋子的主人。”三浦察觉青柳的视线,嘟着嘴说道。
“原本的主人?”
“我跟他暂借这个屋子。”
“他现在在哪里?”
一脸斯文的三浦紧闭着嘴唇沉默了一阵子,才开口说: “我给了他一些钱。那对父子的梦想是开着敞篷车在日本到处旅行,所以我给了他一笔足以实现梦想的钱,请他将这个屋子借我。这样的交换条件不赖吧?他现在应该在某个地方开着红色敞篷车吧。”
青柳紧咬臼齿,心想: “一听就知道是谎话。”忍不住将视线从照片上移开。
“小哥,你该不会以为我已经把那对父子砍死了吧?”三浦以带刺的口吻说道。
“没有。”青柳说道。总不能告诉他,你说对了。
“老实说出来吧。”
“没有。”青柳含糊地回答着。在这时候发挥正义感,大喊“你这个杀人魔,我要报警抓你”的选项是不存在的,一旦报警,第一个被抓的人会是自己。
“他们说那个监视系统是为了抓我而装设的,根本是胡扯。抓我只是借口,借口。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为了市民的利益,骨子里是为了监视市民,真是虚伪。”
“不管是不是借口,让他们有这个机会的人总是你。”青柳老实地说道。
“不,我不这么认为,就算没有我,他们也会找到其他借口。那些政治人物只有在找借口这方面是天才。不管是任何事情,残杀犹太人也好,发动战争也好,只要告诉大家‘这样下去很危险’,大家就会听话照做,就是这么一回事。仙台的监视系统也一样,为了我这么一个拿刀乱挥的危险分子,有必要建立起这么一套大手笔的基础建设吗?”
“那个系统的性能有多强?”
“就我所知,”三浦微微撑开鼻孔,说,“整个城市有着为数不少的防范监控盒,对吧?每一个都可以撷取半径数十米内的所有电磁波,包括电话及电脑的无线网络,就连声音也可以录下来。防范监控盒顶部的球形摄影机可以拍到几乎是三百六十度的影像。当然,那么广大的摄影范围,要将影像全部录下来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就跟监视摄影机一样,可以经由操控,掌握实时画面。”
“这些情况都会被传送到某个地方吗?”
“每一个防范监控盒都像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所以不会主动传送信息,而是由管理者联机进入防范监控盒的数据库中,读取信息,也可以用搜寻方式寻找信息。”
“像这样监视社会,在虚构的故事中倒是蛮常见的。”
“你说的是托尼·斯科特(译注: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 1944-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出身于英国,代表作有《壮志凌云》Top Gun等.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1945-亦是著名导演,出身于德国。此处所说的两部电影可能是将托尼·斯科特于1998年公开的《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与维姆·文德斯于1997年公开的《暴力启示录》The End of Violence 这两部电影拿来比较。两者皆谈及了监视社会的问题。)?还是维姆·文德斯?那两部片子还蛮像的。”三浦的双眼突然绽放光采,呼吸也变得急促,整个身子凑了过来。青柳对这些名字毫无概念,只能用过去读过的小说标题来响应: “例如《一九八四》。”
“八O年代?”三浦回了句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话,接着又说,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在现实之中不可能监视任何角落,例如这栋破公寓的屋内,他们就看不到。不管是偷拍还是窃听,他们都不会把机器装在这种地方,那些人应该认为除了少数特别人物的住家之外,其他地方都没有监视的必要吧。不过,如果要问我,其实我认为像这样的地方才最应该装设监视系统。那些人做事情总是抓不到重点。”
青柳此时想到,当初自己在稻井先生家中拨打手机之后,行踪立即曝光,他将这件事告诉三浦,三浦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那还用说,这年头的手机只要电源是开启的,就可以查得到所在位置。一般而言,手机发出通话讯号后,基地台都会先确认号码是否正确,然后才会将讯号传给对方的手机。”
“是这样吗?”
“当然是这样。”此时的三浦看起来就像一个被脑袋不好的笨学生问得不耐烦的老师。“位置情况会被记录在主存储器,并且会不断更新。所以只要想查,就可以查得到电话是由谁的手机打出去的,当然也查得到位置。据说那个防范监控盒可以分享电话系统的主存储器信息,同时应该也会有更加详细的位置情况,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躲起来,最好还是把手机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