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日之杀(第9/11页)
这几个人没能走到松溶山,其实就连刚刚钻入的那片丛林都没有走出去。阻止他们前进的是一只墨羽隼,齐君元不用细看便可以辨别出这是归属于离恨谷的墨羽隼,看着骨瘦毛散,其实机警无比。
墨羽隼是王炎霸带回来的,他躲到一旁的密木丛中解手,结果自己没拉出来先被这鸟儿拉了一头一脸。幸好他边提裤子边擦脸之余,未曾忘记做出“落隼架”的手势,让墨羽隼认出是自家人。墨羽隼除了带给王炎霸满头满脸鸟屎外,还给大家带来一份乱明章。这是一份内容非常明确的乱明章:“二郎主持,引妙音、锐凿、氤氲、飞星,三日内刺唐德。”
齐君元也在旁边扫了一眼那份乱明章,看清内容后心中不禁顿时翻腾起来。乱明章里没有提到他、王炎霸和倪稻花。
王炎霸是范啸天所收不入谷的徒弟,其性质类似一件工具、一个帮手,也就和穷唐的等级差不多,所以乱明章中不将其名号列入是很正常的事情。倪稻花更不可能在其中,恐怕发乱明章的执掌或代主根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很奇怪的是其中竟然没有提到他齐君元,是谷中执掌不知道自己与这些人同行?还是外派的代主疏忽了自己的存在?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这其中定然有着无意间的误会和计划中的失误。但如果是误会或失误都还不算大问题,最可怕的是有什么人刻意不要他参与此事,那么就是人为的阴谋了。
让一群白标去执行一项公开的刺杀,面对铁甲重兵和众多高手,还有险恶的地势和重重兜爪设置,那不是要让他们白白去牺牲性命嘛。还有,谷里是如何知道他们就在东贤山庄附近的?三日刺成是什么意图?为何在要求和时间上与自己用来威慑的虚言完全相同,这是巧合还是有人借题发挥?
“不对!”齐君元的话很坚决,挟带的气势不容别人有丝毫辩驳,“这个乱明章有问题,这是明摆着要你们去送死!”
“那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去,然后在我们送死时再将我们救出来。”秦笙笙的表情似笑非笑,说出的话半真半假。
齐君元没有搭理秦笙笙,而是仰头将目光朝远方望去,望向黑暗中的山林,望向山林中的黑暗。
芦荡行
春末的天气已然很是炎热,特别是在淮南一带,此处临江,又多湖泊河道,太阳稍烈一些,水分便快速蒸发,让人感觉远处景象缥缈,近处所见恍惚。而地属淮南的江中洲,是个位处长江中间的泥沙淤积岛,所以受此气候的影响更加明显。
赵匡胤是连夜带人乘船上岛的。几十个人不管是何等身份、职位,一色的轻装劲服,红缨顶范阳毡笠,绑腿麻布靴,唯一的差别是在所携带的武器上,还有他们不同的气势、气质。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被别人瞄准并出手暗算他们中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可以便于相互间辨认和寻找踪迹,免得在混乱时发生误会和失群。
原本都以为一个江中的岛子不会太大,用不了几步就能走遍了。但他们上岛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个由江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岛子面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这里简直就是一片与南北岸断脱的大平原。岛上没有高起的山头土堆,也没有高大的树木丛林,只有一望无际、茂密如毡的芦苇,以及夹杂在芦苇荡中生长的蒿草。至于在芦苇和蒿草里还有些什么,他们就无从知晓了。
不过赵匡胤还是有所准备的,他也怕此行过于唐突造成误会,导致双方的伤害反而不美。所以上岛之后每行一段便以响箭带拜帖射出,那拜帖上写明他们此行意图为了商谈合作、共谋财路。但已经先后射出有十几支响箭了,岛上始终没有任何反应。这些箭到底有没有落到“一江三湖十八山”的人手里,他们根本无法确定。那茫茫芦苇荡中,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箭大概落在了哪里。
岛上的蒿草、芦苇和其他地方并不相同,它们在江水和淤沙的滋养下长得特别高壮。像赵匡胤那样魁伟的身材,依旧是被没顶其中,没有辅助物踮高一人多的身位根本无法冒头远望。
如此茂密高壮的蒿草、芦苇荡子,往往意味着危险的存在。首先它们掩盖了视线,让人无法判断路线,更难以发现其中暗藏的危机。另外,一般长了这些亲水种类植物的地面都非常泥泞湿滑,湿土下还有往年陈留的枯根纠结缠绕,磕绊脚步,行走非常艰难。而那些蒿草和芦苇又无法用来借力扶持,所以稍不小心便会栽倒在泥浆之中。更不用说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还有天然存在的流沙、淤陷、积水坑,一旦踩踏进去又无人及时救助的话,那就只能眼睁睁等待自己慢慢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