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影随形(第10/13页)



麦涛愣了一下,随即开怀大笑:“哈哈,真有你的,如今像你这样实在的人不多见了。抱歉,我之前态度那么冷淡。现在,我愿意交你这个朋友。”“那就好。嗯,既然一见如故,咱们找地方喝一杯,你看怎么样?”“行啊,活动之前我正好也没吃饭。”

哥儿俩兴冲冲地往前走。

其实,兴冲冲的只有麦涛一个人而已。

艾西的心里存了个疙瘩。

他可不傻,甚至是有些精明过度了。

起初,在进入会场看到嘉宾里有麦涛的时候,艾西还有那么一丁点怀疑,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

他中午才看到遗嘱,现在就碰上了遗嘱的受益人之一,这是巧合。

甚至有可能,此麦涛并非彼麦涛,这也是一种巧合。

然而,当主持人说到,麦涛和自杀未遂的某人关系密切的时候,那就实在不能称之为巧合了。

这几乎就是公开地说,麦涛就是这个自杀未遂的某人的遗嘱受益人。

随即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主持人为什么要公开宣布这件事呢?

如果主持人和主办方早就知道的话,八成要先和麦涛沟通一下才好。看看麦涛的态度,他显然不愿意旧事重提,那么他有可能放弃做嘉宾。

可见,不管主办方心里是怎么想的,麦涛都是毫不知情。因此,带有与年纪全然不符的狡猾和智慧的艾西,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道:“哥们儿,看你的样子,似乎并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啊,你是怎么被邀请来的?”“哦……”麦涛倒是没多心,“因为我就是警察学院的老师啊。”呃?!

这艾西倒是没想到。自去年“犯罪心理师”一案之后,麦涛觉得自己丧失了公平和正义,便坚决辞去犯罪心理师的职位。

他的老岳父——刑警大队的刘大队长极力挽留,无奈麦涛去意已决。虽然不久之后,他和刘大队长的女儿结了婚,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但他再也没想过回到警察局,而是选择在大学安心教书的平淡生活。

老队长虽然对这个决定不甚满意,可毕竟是岳父,不好多说什么,又一心想给女婿安排个合适的工作,便托人活动,促使麦涛去警察学院当了个副教授。既然还是教书,麦涛也不反对,去就去吧。娶了人家的姑娘,人家赏脸给你工作,还有什么好推辞的呢?

看来,艾西的分析一上来就是错的。

麦涛并不是被请来的,而是和那两位学院领导一样,像完成差事似的,被派了过来。

犯罪心理师这个职位,跟警察的职位一样,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你绝不会在电视上看到“麦涛,年龄××,性别××,是某某警察局犯罪心理师”这样的新闻。

所以主办方看到麦涛这个警察学院副教授的名头,应该不会联想很多。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古德曼律师再次从中作梗,把麦涛的信息透露了出去。

这家伙不愧是老奸巨猾啊,他几乎把我的行动都考虑进去了。麦涛的身份得到验证——我为了给麦涛解围,自然会挺身而出——同时也给我自己作了更多宣传——到头来,麦涛对我的好感上升,也有利于我们的接触。呵呵,老家伙,有工夫我再跟你算这笔账!“咋了,你在想什么?”麦涛见他半晌不语,就问。“哦,没什么。我还在想,我这里有一张永久生效的嘉宾卡,必要的时候,咱俩要不要换着用。”“呵呵,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也看见今天这场面了,我很讨厌有人旧事重提。”“是,是。”艾西心眼多,别人不愿意提的事,打死他也不会问,直到人家自己愿意说的时候为止。

学院很大,两人好一阵走,总算出了南门。附近有不少小吃店,他们随便挑了一家坐进去,挑选秉承的原则是:人越少,越清净,就越好。

屁股一挨上板凳,两人的肚子就咕咕地叫开了。这也难怪,两个小时的活动,一口吃的没有,光喝水,肚子里的油都刮没了!吃,不过是满足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已,饿极了,谁也不讲究。两人随便点了些凉菜,又要了两盘下饭的热菜。啤酒自然是少不了的,老板从冰柜深处掏出冒着丝丝白气的冰啤酒。“来,为咱俩初次见面,干一杯!”

杯子里汩汩地倒着酒,瞬间就倒满了……

大碗里汩汩地倒着酒,瞬间就倒满了。当然,这不是白酒,也不是啤酒,而是纯度非常高的工业酒精。

唐彼得大手一挥:“来,真佳子,把崴伤的脚给我。”

看清他在做什么,陈真佳子当然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只是她仍然不太明白这么做的意图:“嗯,崴脚之后,不是要拿冰袋敷吗?”“嗯,冰的作用是为了凝固你的血管,让脚不会太肿,并没有活血化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