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夜的底层(第17/19页)

“那应该是心理准备吧!”

“你是说预先演习吗?”冒出一个古老严肃的字眼。

“对!”

“但是,如果目的要骗过收银台,应该会尽量避免引起注意。如同走私者经过海关时,总会佯装若无其事,避免视线接触,巴不得顺利通关。这样的‘嫌犯’居然还特地强调‘颠倒’,就心理上来说未免太奇怪了吧。”

我顿时哑然。圆紫大师乘胜追击。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算涨价了,同样的丛书厚度相同,价钱真有差那么多吗?”

这一击够狠。不过,我好歹也上过圆紫大师一年的逻辑学实地教育。我一边戳弄剩下的蛋糕拖延时间,一边做好迎击的准备。

“话是这样说,但就算只是涨个一百圆……,不,十圆吧,万一哪天非买那本书怎么办?而且,偏巧当天身上只带了涨价前的金额。”

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个解释相当完美”,还得意地喝了一口茶,又说:“对吧,现实活中就是有这种偶然。于是,这时候一定很不甘心,只好采取非常手段。”

没想到,圆紫大师听了竟然摇摇头。

“不通,不通。”我噘起嘴。

“为什么?”

“你刚才说书被倒过来放,是事前的‘准备’。现在居然又说‘凑巧那天非买不可’,这岂不是完全不通。”

“啊!”我一时大意,当下很泄气。

“况且,”圆紫大师继续说,“我看过那本书的版权页。你知道吗?《室町时代小说之研究》的定价同样是六千五百圆。”

22

自以为行遍天涯海角却发现仍在如来佛的掌心里,孙悟空首先的感受不是惶恐而是被骗的懊恼吧。至少,此时的我就是这样。

“太过分了吧!·那样,我岂不是个大傻瓜。”

“对不起!”圆紫大师乖乖低头致歉。

“您为何不早说。”我虽然有点恼羞成怒,还是察觉这有点不像他的作风,于是如此问道。

“没有啦,当初听说书本被倒过来放的时候,我已经想到解答了。看到那本书,我更加确信自己没猜错。然后……,我觉得那很可怕。”

我的不满如同日蚀呑噬影子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悚然一惊:圆紫大师继续说:“因此,我想先听听看你的想法,了解一下还有什么其它解释。”

“可惜……,我的意见毫无参考价值。”

“不,没那回事。对于关键处,我跟你的想法一样。”

“关键?”

“对,也就是‘设计性结局’。”

“设计性结局?”我一头雾水。怎么回事?

“把书盒掉包并不是因为其中一本书比较贵。价钱都一样。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嫌犯只想买装在《室町小说》书盒里的《中世歌谣》。”

“可是,……那样毫无意义。”

“所以,问题在于为何要‘设计’。”

“咦?”

“我是指书被放反或上下颠倒的行为,不太可能是偶然:正如你所言,推断这是同一个人做的比较合理。不过,我刚才也说过了,如果目的是为了贪便宜,事先让店员注意到这种恶作剧也未免太奇怪了,反而应该尽量掩饰。”

“是!”

“如此一来,我们的推理也应该倒过来。目的是‘买书’的‘相反’。”

我愕然地张大了嘴。

“如果只看书盒却买错了书,可以做一件事。那是什么?”

我恍然大悟:“返书!”

“没错。可以对店员这么说‘我只看外盒就买了,没想到里面装的书不对’。”

我像个演员,开始替他接话。结果——

“店员一定会认为‘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最近常有恶作剧’。换言之,‘事先设计’是为了日后返书所做的心理伏笔。”

圆紫大师缓缓地点头:“对,只要这么说‘当时因为急用,发现买错以后已经另外买新的应急’,店员反而会低头致歉,然后退钱。”

“六千五百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巨款。”

“就算不是学生,这笔数目也不小。这种书的销路有限,再加上这家出版社规模并不大,所定的价钱也让消费者出不了手。可是,若只是偷走昂贵的书——或许我不该说这种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问题是,这种事先设计的犯罪手法,该怎么说呢?毫无出奇之处。这表示犯人是个一丝不苟的小偷,是个只偷内容,再以书本这种‘形式’归还的窃贼。”

这种解释很奇特。小正当天随口说的“有病”这个字眼浮现我的脑海里。

“如此一来,与其说此人有良心,不如说是……不正常吧。”

“对,就是那种异常令我害怕。说不定此人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偷窃行为。的确,把书拿走时,他付了钱。到书店返钱时,再把书归还。就算被盘问,恐怕也会打从心底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回答‘我又没有偷任何东西’。甚至还会抱着傲慢的价值观认定‘这本书根本不值得我花这么多钱买’。”圆紫大师盯着白色杯底残留的可可汁液,露出有点疲惫的表情,继续说:“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