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侦探小说的系谱(第10/12页)

相较于去年的日本问卷调查结果,这份西蒙斯的排行榜更能反映当前推理小说界的倾向,它认同了黄金时期推理小说界看不到的多样性。传统的推理小说当然存在于现代的小说类别中,但另几个分支的力量日益壮大,若想有一个足以涵盖各分支内涵的称谓,只能冠以“Mystery小说”或“犯罪小说”之名了。

日本这几年似乎也赶上英美的潮流了。就像先前也提到的,战败之初,横沟、角田、高木等人只写本格作品,终于拉近了与英美黄金时期的距离。后来登场的众多作家中,专注创作纯粹侦探小说的只有鲇川哲也、仁木悦子、笹泽左保[174],其他大多数作品特征就和英美近年来的一样,本格味更淡,其他元素更加突出。

有人说这是东西方偶然的巧合,倒也并非如此。现代日本推理小说风潮的兴起,应该是从芥川奖作家松本清张以推理作家身份声名大噪开始的,昭和三十二年,他的短篇集《颜》获得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可这场创作风潮并非凭空而来,在那之前有那么长一段翻译推理小说周期。借着蓬勃的态势,我预言翻译小说风潮之后,必定会有一次创作高潮,但没想到它以空前的规模出现了。

翻译小说的风潮也是盛况空前。引领该风潮的头号功臣是早川书房,“早川口袋推理丛书”在五六年间出版了五百多册。一家出版社在短期间内只出版一种品类——推理小说,且数量如此之大,我想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例子。东京创元社虽然起步稍晚,但出版的作品数量也不逊于早川书房。我从两社出版的第一部推理作品开始收藏,目测它们在书架上占据的面积,创元社的丛书及文库本和早川推理分量差不多,或许创元社还要更多一些。

这次的翻译风也刮到了本格以外的作品,因此获得了不喜欢登场人物模式固定的读者群的青睐。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喜欢翻译推理小说。我并非空口胡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昭和三十一年左右,《日本读卖新闻》上大篇幅连载了福永武彦[175]、中村真一郎[176]的《门外汉侦探小说问答》。福永武彦甚至也写起了纯粹侦探小说。

此时,文坛作家的先驱有松本清张、有马赖义、加田伶太郎、菊村到等人,此外大冈升平、安部公房[177]、柴田炼三郎[178]、藤原审尔[179]、吉行淳之介[180]、梅崎春生[181]、中村真一郎、远藤周作[182]、三浦朱门[183]、曾野绫子[184]、新田次郎[185]、石原慎太郎、邱永汉、南条范夫[186]、小沼丹[187]等人,亦涉足推理小说的创作,最近水上勉[188]大热,名气直追松本清张。

我将这个时期命名为推理小说第四次兴盛期,而在这个时期活跃的当然不光文坛老作家,主要是在专门杂志《宝石》上出道的作者。除了高木、岛田等来自刚战败后的第三次兴盛期的作家以外,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还有飞鸟高[189]、日影丈吉[190]、鲇川哲也、土屋隆夫、多岐川恭、高城高[191]、星新一[192]、竹村直伸[193]、大薮春彦、户板康二、桶谷繁雄等人。从飞鸟到多岐川(原名白家太郎)的这五个人,是以前就已经出道的作家,但因为他们主要活跃在昭和三十年以后,因此也在此归类。

此外还有各种奖项,通过这些奖项出道的作家们也都相当活跃。

【江户川乱步奖】每年征求长篇推理小说,得奖作品由讲谈社出版。得奖者有昭和三十二年度的仁木悦子、三十三年度的多岐川恭、三十四年度的新章文子、(三十五年度得奖者从缺)最近获奖的是三十六年度的陈舜臣(在日台湾人)等四人。仁木悦子的获奖作品《只有猫知道》早于松本清张的《点与线》,成为销售十几万本的畅销书,也成了中坚出版社投入推理小说出版的契机。多岐川恭获得江户川奖的同年拿下了直木奖,更巩固了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他也是继昭和十一年度的木木高太郎后,第二位获得直木奖的推理作家。笹泽左保在角逐三十四年度的江户川奖时夺得副奖,不过他依据评审委员的意见修改了作品,后由讲谈社出版,大获好评,跻身为一线作家。

【周刊朝日—宝石奖】昭和三十三年,在当时的《周刊朝日》总编扇谷正造提议下设立,但后来由于扇谷氏调到其他部门,便终止了,只举办了三十三、三十四年两届。得奖作家当中有佐野洋、树下太郎[194]、黑岩重吾[195]等众多实力派作家。黑岩重吾并获得三十五年下期的直木奖。

【电视“夜之稜镜”奖】这个奖只在三十四年举行过一次,第一名为河野典生[196]。

【日本版EQMM】早川书房的《埃勒里·奎因推理杂志》征求刊登在美国杂志上的短篇作品,结城昌治[197]获得了第一名。他接着发表了漫画推理长篇作品《胡子男们》,博得好评。另外,日本版EQMM总编辑都筑道夫[198]现在也是专业作家,以其异色风格大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