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谜案(第11/13页)
“原来对我这么有感情啊!”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在列车的背面响起,随后一张俊美的脸慢慢从阴影中露了出来。
罗半夏惊呆了,望着那个活生生的男人,再低头仔细看看怀中之人,吓得尖叫起来。原来她抱着的只是一个穿着茂威汀的黑色风衣的橡皮假人。刚才她一时急火攻心,竟浑然不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罗半夏又后怕又委屈地咬着嘴唇,“刚才那道白光……你不是被高压电击中了吗?”
站台上的其他人也都惊讶不已,茂威汀明明跟当时的王明一样,被高压电的白光击中,为什么还能躲在列车背后安然无恙?而躺在铁轨上的那个假人又是怎么回事?
“让我简单解释一下吧。这个诡计有两个关键的线索。”茂威汀轻浮地一笑说道,“其中之一就是那道被认为是高压放电的白光,另外一个就是散落在铁轨之间的那些白色粉末——氧化镁。”
“氧化镁?那是用来干吗的?”杜文姜不屑地问道,“不就是一种阻燃剂吗?”
“你错了,氧化镁并非凶手使用的道具,而是使用过后的产物。”茂威汀嘴角一扬。
“产物?你的意思,凶手使用的是……”罗半夏心中有了一个猜测。
茂威汀的眼睛冲她一瞥,说:“是的,就是金属镁,工业上常用的是镁带。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纯白色粉末,就是氧化镁。所以,那道白光并非高压放电,而是有人利用镁带的燃烧发出的白光做出的障眼法。”
“为什么要这样做啊?”秦芳芳歪着脑袋问道。
“这道白光有两个作用,一是让人以为是王明触到了三轨的高压线,导致触电身亡;二是利用刺眼的白光遮蔽站台上目击者的视线,从而达到偷梁换柱的目的。”茂威汀说道,“你们也看到了,虽然跳下站台的人是我,但最后躺在铁轨上的却是一个假人。”
“我真糊涂了。这假人是哪儿来的?”沈翔迷惑地问道,“铁轨上面根本没有可以藏东西的地方,你怎么做到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假人弄到铁轨上的?”
“哈哈哈……”茂威汀张狂地笑了,抬头指了指地铁列车的顶部,“这是最简单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我在列车发车之前就把这个假人放在了列车头的顶部,当列车慢慢加速启动的时候,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假人仍能够平稳地待在上面。但是,当列车突然急刹车——减速为零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就从顶部掉了下来,成为我的替身。”
“啊!竟然是这样。这么说来,当时点燃镁带,伪造出这一系列假象的人——应该就是跳下站台的王明本人了!”罗半夏呼吸急促起来,“可是不对啊!最后被电死的那具尸体就是王明。那,那个人是……”
“没错,跳下站台的人跟最后死在铁轨上的并不是同一个人。”茂威汀说道,“人的身份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是依靠面貌来识别人的,但有时候也会依赖于情境线索和经验。每天早上首班车时间,王明、秦芳芳、沈翔这些住在附近小区的同事都会在地铁站遇见,而冬天人们的穿着特别是男性往往很单一,几乎每天都是同一件羽绒服。所谓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穿着打扮——这三条线索成为秦芳芳和沈翔判断王明身份的最大依据。所以,凶手只需要穿上跟王明一样的羽绒服,戴上同样的帽子,再用围巾把面貌遮盖起来,就很容易蒙混过关。”
罗半夏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秦芳芳说过,这个‘王明’今天早上并没有跟他们说话。由于他平时就沉默寡言,所以他们俩并未起疑。凶手肯定也是了解王明的性格,才设计了这样一出瞒天过海的阴谋。”
“啊!要这么说的话,王总今天早上确实有些奇怪哦!”秦芳芳跟沈翔互看了一眼,“平常再怎么着,他也会跟我们简单寒暄一下的。今天他却一直低头看手机,我叫他的时候,他也只是点了下头而已。”
“这样一来,案情就很清楚了。”茂威汀说道,“凶手应该是在首发车之前就已经通过电击的方式将王明杀害,并把他的尸体放在首发车的顶部,还在他手腕上戴了一条银链子。由于屏蔽门上方有路线指示牌的遮挡,列车顶部是一个不会有人注意到的盲区。然后,他穿戴上相同的衣服、帽子和围巾,快速地从地面打车或者开车到达地铁的起始第二站,伪装成王明在站台上等待首班列车。今天运气好,正好遇到了秦芳芳和沈翔这两名同事。但如果没有这两人,他的诡计也一样行得通,因为哪怕是陌生的目击者也会根据衣着身形来判断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