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奇一家人(第12/16页)
著名的法里纳奇发表了他的辩状。他仗着顽强,救下年轻的秦奇的性命。他在克莱芒八世面前为了营救秦奇一家人而读的第六十六号辩状,他只公开了一个节录。这篇辩状,用拉丁文写的,有六大页,绘出一五九九年的思想方式,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能放在这里,我感到遗憾。一五九九年之后若干年,法里纳奇付印他的辩状,给他为营救秦奇一家人而读的辩状添了一个注:Omnes fuerunt ultimo supplicio effecti, excepto Bernar do quiad triremes cum bonarum confiscatione condemnatus fuit, acetiam ad interessendum aliorum morti prout interfuit.拉丁注的末尾是动人的,不过,我猜想,读者已厌倦这样长的故事了。
-
◎国王指路易十四。莫里哀上演他的五幕散文体喜剧《唐璜》,路易十四当时二十七岁。
-
◎一七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莫扎特在布拉格上演他的歌剧《唐璜》(两幕·九场)。莫里哀用唐璜传说,讽刺当代贵族生活,人物自然就有法国上流社会成分。
-
◎欧毕涅(1552-1630),法国作家,信奉新教,攻击天主教甚力。他所创造的费内斯特男爵,见于他的小说《费内斯特男爵奇遇记》(1617-1620),全书共四卷,大部分用对话体,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费内斯特,字义为“外表”,一个是艾耐,字义为“人生”,前者是一个好吹牛、唬人的富人,后者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
◎一八一六年秋,拜伦来到米兰,司汤达当时正在米兰,经友人介绍相识。一八二二年,拜伦有一封长信给司汤达,回忆他们的友谊。拜伦这句话的意思是“眼下这种扯谎的年月”。
-
◎一八五五年版,在“法官”二字前,增加“资产阶级的”字样。法国从很早起,国王就把法院的职位全部卖给资产阶级世袭。
-
◎提拜里屋斯(14-37)是罗马帝国的第二个皇帝,晚年住在那不勒斯湾的卡普里小岛,过着极其荒淫的豪华生活。
-
◎《埃涅阿斯纪》是罗马帝国早期大诗人维吉尔(前70-前19)的史诗,歌咏罗马建国的传统。特别能说明它比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温柔的,是迦太基女王由于失恋而自杀的故事。
-
◎参看孟德斯鸠的《罗马人的宗教政策》。(司汤达)
-
◎萨鲁太指圣母马利亚·拉·萨鲁太教堂,兴建于十七世纪中叶。萨鲁太的字义是“赐福”。本篇故事末尾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拜纳尔·秦奇给教堂捐了四十五法郎。
-
◎圣·利奥即利奥一世,于四四〇年当选为罗马教会的教皇,四六一年死。在他领导罗马教会期间,匈奴可汗阿提拉(406-453)远征罗马,他亲自到郊外谈判条件,送了许多礼物,阿提拉遵守信约撤退,他便谎称,由于彼得和保罗在他身边显灵,才把阿提拉吓走了。
-
◎诗歌,特别是中世纪在法兰西流行的演义诗,歌颂为国王出生入死的英雄事迹,美化了残暴的专制政权;或者教化诗,叙述社交礼貌,美化了封建堡主的强暴行为,正如传说美化了宗教一样。
-
◎波里布,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的历史家,著有《通史》。奥古斯都(前63-14),恺撒的义子,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
-
◎路德(1483-1546),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反对教皇卖赎罪券,严厉攻击天主教的腐败。在欧洲各国建立耶稣教的后期,天主教为了保持自身权势,在内部积极进行改革运动。
-
◎利奥十世(1475-1521),一五一三年当选为教皇。为了完成圣彼得教堂的修建,他发行赎罪券,引起路德的坚决反对;一五二一年,他驱逐路德出教,宗教改革成为对立的运动。利奥是美第奇一姓的子弟,爱好文艺,把美第奇一姓在佛罗伦萨的作风带到罗马。一五〇六年的教廷是虞耳二世做教皇的时期(1503-1513)。他爱好文艺(为了点缀他的统治)不下于他的后继者。一五〇六年,他为圣彼得教堂奠基。
-
◎这场戏是第三幕第二场:唐璜在这里嘲笑祷告。全戏演了十五场,营业很好,复活节后禁演,下文司汤达说:“这或许是上演次数最多的社会喜剧。”其中并不包括莫里哀的唐璜,因为再度被允许公演,要在将近二百年(一八四七年)之后了。
-
◎参阅圣·西蒙与布朗实院长的回忆录。(司汤达)圣·西蒙(1675-1755),法兰西贵族,留下一部庞杂的《回忆录》,对当时有详尽的记载。布朗实(1635-1714),反对耶稣会教士,被关在监狱,有《回忆录》传世。杨塞尼屋斯(1585-1638),法兰西天主教的主教,对某些宗教理论有特殊见解,他死后才有信徒。他们受到天主教正统派的激烈反对,但是得到最高法院多数的支持。路易十四不许他们活动。但是,他不但没有被镇压下去,反而从一七〇五年起,逐渐转为政治运动,成为在野的反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