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学人物,情节,时间(第6/6页)

《安娜·卡列尼娜》是构思最完美的小说之一。那些知道托尔斯泰如何创作这部小说—通过不断的修改、更正和润色—的人也知道作者在写作时花费了巨大的心力。不过,纳博科夫已经证明—他因为自己似乎比托尔斯泰更高明而兴高采烈—尽管主人公们的个人故事很少错乱,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并没有有效地组织共同分享的客观时间,主人公们的日历并不吻合—换言之,该小说含有一些时间安排方面的错误,仔细的编辑本应发现。那些纯粹为了快乐而阅读这部小说的读者并不会发现这些日期上的不一致;他们会以为托尔斯泰的日历是精确的。作家和读者的这种漠然态度源于写作和阅读小说时专注于主人公的时间而非景观通用时间的习惯— 一个可以理解的习惯,因为阅读小说就是要进入景观并且忘记总体图景。

在康拉德、普鲁斯特、福克纳和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情节或时间的跳跃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技巧,为了向读者呈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习惯和心境。这些现代主义作家在总体景观中安排事件,不是根据时钟和日历的线性顺序,而是根据主人公们的回忆、他们在情节里的角色、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信仰和直觉。这些作家让全世界的读者(小说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感到,另一种理解自己的生活、领会其独特性的方式就是要关注自己的主观时间体验。我们在发现—凭借现代小说的帮助—我们自己个人时间和时刻的重要性之时,还学会把主人公的性格、他的心理和情感的特征看作小说总体景观的组成部分。我们借助小说,理解以前不被重视的生活小节,这意味着将它们浸透意义,置于历史语境和总体景观之中。只有带着我们生活和情感的零碎细节进入总体景观之中,我们才能获得理解的力量与自由。

火车窗外的雪花可以告诉我们安娜·卡列尼娜的心境,因为她在莫斯科的舞会上邂逅年轻的军官之后已经变得敏感脆弱,她受到如此感动以至于想和他发展情感的联系。发明和构造主人公的性格需要在情节中融合来自现实生活的、不可缩减的细节。这些细节我们都熟悉。对我来说,写作小说意味着在景观中辨别笔下人物的心境、情感和思想。因此,我总觉得应该将构成小说的成千上万的小点联接起来,但不是通过画一条直线,而是贯穿它们画一条曲折的线。在一部小说里,物品、家具、房间、街道、风景、树木、森林、天气、窗外的景致—每一样东西所显示给我们的样子,都成为主人公思想和情感的一个功能,并且脱胎于小说的总体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