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奥斯曼大师就是我(第7/7页)

“任何人,如果以为一位画家就像他绘画的主题,那么想必不了解我或我的细密画师。暴露我们的不是主题,它们是别人委托我们做的,而且总是大同小异。真正揭露我们的,是当我们在呈现主题时,融入图画之中的隐秘情感:一丝从图画深处发散的光芒,一种犹豫或愤怒的气氛,蕴含于人物、马匹和树木的构图关系中,一棵迎向天际的柏树弥漫的渴望与哀愁,以及当我们冒着失明的危险热情地纹饰墙壁瓷砖时,注入画中的虔敬与耐心……是的,这些才是我们隐藏的痕迹,而非那些整齐划一的马匹。一位画家,当他呈现马匹的狂暴与速度时,并不是描绘自己的狂暴与速度;透过试图创造一匹完美的马,他所揭示的,是自己对这丰沛世界及其创造者的景仰,笔下的斑斓色彩,展现的是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阿尔戴细尔与使女古尔娜儿    

菲尔多西《列王记》插图

作者:米尔•莫萨瓦尔

绘制年代:1527—1528年

流派:大不里士画派

原图尺寸:不详

收藏:不详

[1]细密画作为书籍插图艺术,主要是呈现书中的经典故事场景。因此,细密画具有强烈的故事性。脱离故事情节的人物或景物易使人产生偶像崇拜之情,这是细密画艺术尽力避免的。但后斯细密画由于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脱离故事情节的人物画景物画增多,这在“伊斯法罕画派”中有明显表现。

[2]指一位细密画家在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之后,其先天的记忆被唤醒,觉悟到最具普遍意义的图像。苏非神秘主义认为这种普遍性或曰概念性正是真主创世的“蓝本”。细密画的主旨即是呈现真主的创世“蓝本”。

[3]伊朗萨法维王朝君主塔赫玛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与奥斯曼帝国于1561年互遣使者议和,此后两国之间关系一度和睦。塔赫玛斯普一世死后,其子伊斯玛仪二世(1576—1577年在位)登基一年多就被杀,其弟穆罕默德·胡大班德(1577—1587年在位)登上王位。这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即本小说中的苏丹陛下)闻悉伊斯玛仪二世被杀,伊朗政局动荡,便派军队进犯伊朗西部领土。穆罕默德·胡大班德派长子哈姆泽·米尔扎率大军前去抗击来犯的奥斯曼军队,收复失地。本小说这里是站在奥斯曼帝国的立场上,说波斯国王背信弃义,重新发动战争。

[4]瑟亚乌什:伊朗萨法维王朝宫廷画坊中著名的细密画大师。

[5]穆沙非:帖木儿王朝沙哈鲁(1405—1446年在位)宫廷画坊中的著名细密画大师,生活年代早于贝赫扎德,不太可能是瑟亚乌什的导师。

[6]玛斯纳维体诗:是一种主要用于叙事的诗体,押韵方式为每联上下句押韵,联与联之间换韵,即aa,bb,cc,……。这里指波斯著名诗人贾米(1414—1492)的七卷叙事诗集《七宝座》。

[7]贾米的诗句“灵魂的黑暗之夜”是指艺术家或诗人思维被灵邪主宰的时刻,这时刻诗人或艺术家往往灵感闪现,才思喷涌。这种灵邪之气看似诡异,实则也被认为是真主赋予的,见《古兰经》第97章“高贵”第3-5节经文:“那高贵的夜间,胜过一千个月,众天神和精神,奉他们的主的命令,为一切事务而在那夜间降临,那夜间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显著的时候。”

[8]即穆罕默德之“登霄”。

[9]细密画受中国工笔画的影响,这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但其精细繁复的程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10]细密画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绘画艺术,前辈大师所绘制的题材、形式和技巧皆是后辈学徒亦步亦趋摹仿的典范,后辈学徒一般不敢逾矩,除非他的才能足以使他自己成为公认的大师。细密画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的京剧艺术相似,在高度程式化中体现出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

[11]细密画艺术反对通过对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来作画,因为这种方式易使画家陷入偶像崇拜中。(参阅第299页注[1])。小说这里说鹳鸟是第一个通过仔细观察具体事物来作画的细密画家,属于虚构。真正的“第一个”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