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第2/2页)

静下来的餐厅里,殷殷响起佐和的声音。他稍稍提高嗓门,狂热地几乎肺都鼓炸了,犹如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野马的嘶鸣。

除却洋氛答国恩,

决然岂可省人云?

惟传大义于千载,

一死原来不足论。

勋立即明白了,这是箕浦猪之吉的诗,堺事件中这位年轻小队长的绝命词,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都不能算贺诗。

为了报答大伙的掌声,佐和立即做出反应:

“再来一个,这首诗是庆贺海堂先生的。”

他先声明一句,接着吟了一首伴林光平的诗。

本是神州清洁民,

谬作佛奴说同尘,

如今弃佛休恨佛,

本是神州清洁民。

当说到“谬作佛奴”这句诗,大家想起海堂的面孔,一起笑了,到“休恨佛”时,笑声更响亮了。

勋也跟着一起笑。佐和开始吟出的那首诗,格调明朗,在他心中唤起了诗句背后所蕴含的年轻人慷慨赴死的感情。佐和虽然如此视死如归,却又毫不表示苟生的耻辱,越发在勋的心目中,贯注了明治元年青年赴死的决心。

这时候,勋突然涌起一股痛切的羞耻之情。本应由佐和所感到的羞耻,却转头朝他攻击而来。

这是来自一种确信的羞耻,因为佐和,不,也只有佐和,洞察了这帮决心赴死的青年,一方面沉溺于甘美的死的蜜糖;一方面又保持着雄鹰的骄矜之气。

可以说,佐和用金钱买下了这种羞耻。

  1. [48]伴林光平(1813-1864),幕内志士,国学家。奔走国事,加入天诛组,被捕获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