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云端上的巨人(第9/10页)

威利说:“我从来不知道伦敦是这个样子。这可不像典型布景里的伦敦。”

罗杰正专注于缓慢而费劲的驾驶,心不在焉地说:“伦敦的东西南北都这样。这下你明白他们为什么必须建造绿化带了吧。不然半个国家都会被吞没。”

威利说:“我可不想住在这一带。想象一下日复一日都要回来这里,真是可怕。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罗杰,仿佛是在反驳自己前面的话,说:“人只能尽力而为。”

威利觉得这话毫无说服力,不过他很快就闭嘴了。渐渐地,在这蜿蜒的公路上,印度人越来越多;还有巴基斯坦人;还有孟加拉人,一如身在故国,男人穿着层层叠叠的长袍或衬衫,戴着标志伊斯兰信仰的白帽,那些身材矮小的女人更是裹得严严实实,遮着拒人千里的黑纱。威利听说过来自次大陆的移民潮,但他没有想到(因为想法常常是互相割裂的)伦敦(在他心目中,这个城市仍是典型布景上的模样)在这三十年间居然新增了这么多人口。

因此,星期天下午这次穿越伦敦北部的旅行包含着双重启示。它消解了威利维持了三十余年的幻想——琼乘公共汽车从大理石拱门回到自己安全美好的家。也许抹去这个幻想是件正确的事,因为琼本人,正如罗杰所说,到如今应该已经备受岁月的摧残,几乎肯定是发福了,动不动就吹嘘自己有过多少旧情人,还有其他种种改变,昔日香水柜台后面的所有古老雅致的追求,都已换作某种时新俗气的电视广告水准的品位。忘掉这种幻想再好不过。对威利而言是一种解脱,使他得以摆脱这幻想所关联的羞辱,恰当地看待它。

移民的房屋和商店连成的红色水平线不断延伸。最后他们驶下了公路。威利依然沉浸在先前的所见之中,想着屋舍连成的红线和次大陆的服饰,车子突然停了下来,他们已经来到了培训中心。砖墙,铁门,偌大的花园里有一条平整的车道和几处低矮的白色建筑。从车上下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还能听见公路上车来车往的声音。这里离公路不会太远。这公园以前可能就在真正的郊外。后来伦敦扩展了,同这里连成了一片;公园的某些区域也许已被售出;四周的道路全部开放,供这里的居民使用。现在,公园已经大大缩小,被包进了移民区内。

罗杰不无嘲讽地说:“这是彼得的一处地产。”

车流的声音不断传来。但是,在经过了那些道路、那些连绵不绝的红房子和那些杂乱的小商店的招牌之后,这片绿意盎然的小公园真是令人惬意。离伦敦这么远,足以勾起人们历险的兴趣。而威利也明白了为什么编辑部里的人那么喜欢这里。

罗杰看着威利在招待所或宿舍楼的小房间里安顿下来。他似乎并不急着离开。他们来到大休息室——在另一幢楼里。他们从桌子上或边柜上取了矿泉水和茶来喝。罗杰对培训中心很熟。休息室里还有其他人,西装革履,即将开始的课程令他们多少都有点儿紧张。有一个是非洲或西印度群岛来的人,还有一个大概是印度或巴基斯坦人,穿了双白皮鞋。

罗杰说:“这种感觉真是奇怪。一直以来都是我帮你。而如今我自己遇到了大麻烦。我不知道当你结束这里的课程时,我的情况将会怎样。你和我一起待了这么久,肯定已经意识到有一些问题。”

威利说:“第一天你把我从机场接回家的时候,对我说过一些事情。珀迪塔也提过几句,除此之外,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非常清白规矩。慢慢地就变味了。我可以肯定,彼得刚开始玩这个把戏的时候,只想把它限制在家族范围之内,可以这么说。想想彼得的银行,还有各种房地产投资。再加上一个响当当的勘测公司。一个响当当的律师事务所。我就进了这家律师事务所。再加上几个稳健的房地产公司。如果彼得想放弃某些地产,就由勘测公司估价,由律师事务所准备文件,地产交给房地产公司,由房地产公司等上几年卖个高价。以上说的都是城市地产。估价不容易。常常会有几百万的出入。我们处在一个房地产持续增值的时代。今天花一千万买下,三年后可以卖到一千五百万,没人会感到惊讶。这就是为什么彼得的把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注意到。玩了十二年都没人察觉。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了,开始找麻烦。彼得最后把事情摆平了,赔了几百万。但有些人就难对付了。要是他们找对了路,我的事务所就会有麻烦,我很可能会被告上法庭。那我就全完了。我还是觉得彼得一开始只想把这些生意限制在家族内部。扩大赞助范围,赢得更多敬仰。对他来说,别人的敬仰多多益善。你知道彼得这个人。他自私自利到极端,不过他也有慷慨的一面。而且能想出好点子。比如这个培训中心。这几年,我脑子里总在盘算这件事,千方百计想要向我自己、向我假想的法庭展示它最光明的一面。我简直快被逼疯了。与此同时,我的私人生活也阴云覆顶。事情总是这样,祸不单行。我一直相信,坏事一来就是三件。我只迷信这个。看见喜鹊,你就等着第二件吧。我如今就在等着第三次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