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10(第2/3页)

奥尔佳回答说,她了解更大的欢乐。

“不,”伯特莱夫说,“举例来说吧,你们有一个优秀的赛跑选手,所有的孩子全都认识他,因为他一口气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三项优胜。您认为他会拒绝生活吗?然而,他所迫切需要的,不是谈论,不是做爱,不是品尝美味,他最需要的,当然是花时间在体育场跑道上不断地跑圈。他的训练非常像我们那些最著名的圣徒所做的事。亚历山大城的圣马卡里乌斯在荒漠中修行时,常常把沙土装满一个篓筐,挎在背上,就这样连续在无尽头的旷野中行走数日,直到筋疲力尽地倒下。但是,无论对你们的赛跑选手来说,还是对亚历山大城的圣马卡里乌斯来说,当然都存在着一种巨大的报偿,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从那里得到足够的回报。听到鼓掌喝彩声在一个巨大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中响起,您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亚历山大城的圣马卡里乌斯知道,他为什么要把一篓筐沙土背在背上。在荒漠中的马拉松式行走的光荣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而亚历山大城的圣马卡里乌斯就跟你们的赛跑选手一样。你们的赛跑选手首先赢得五千米,随后又赢得了一万米,而这对他还远远不够,最后,他夺取了马拉松的锦标。受人赞赏的渴望是不可遏止的。圣马卡里乌斯来到底比斯的一个修道院中,没有人认识他,他要求他们接纳他作为他们的一员。但是,随后,当封斋期来临时,他荣耀的时刻也就来到了。所有的僧侣坐着斋戒,而他呢,他整整四十天里一直站着斋戒!这真是一种你无法想象的成就!还有,你们不妨回忆一下柱头隐士圣西缅!他在荒漠中建造了一根柱子,柱头上只有一个很狭小的平台。在上面连坐都不能坐,只能站在那里待着。他就在那柱头上站着度过余生,整个的基督教世界热烈地赞扬由一个人创造的这一奇迹,它几乎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柱头隐士圣西缅,就是五世纪时的加加林。有一天,当一个高卢人商贸使团告诉巴黎的圣热娜薇耶芙,柱头隐士圣西缅听说了她的事迹,并在高高的柱头上祝福她时,您能不能想象出她的幸福?您认为他为什么寻求打破纪录?兴许是因为他既不关心生活,也不关心人类?别那么天真了!教会的教士们心里很清楚,柱头隐士圣西缅是个很虚荣的人,他们是在考验他呢。他们以精神权威的名义,命令他从他的柱头上下来,放弃这一竞争。这对柱头隐士圣西缅来说,真是一个迎头痛击!但是,或许是出于明智,或许是出于狡猾,他服从了。教会的教士们,并不敌视他的纪录,但是他们只想明白一点,圣西缅的虚荣并没有超越他的戒律意识。当他们看到他满心忧愁地从他高高的栖身之处爬下来时,他们立即命令他再次爬上去,使得圣西缅可以在世人的一片爱戴和赞赏中,最后死在他的柱头上。”

奥尔佳认真地听着,当她听到伯特莱夫的最后那句话时,她哈哈地笑了起来。

“这种想赢得世人赞赏的渴望实在很好,没有丝毫可笑的地方,”伯特莱夫说,“渴望赢得别人赞赏的人,跟他的同类心心相连,他属于他们中的一员,没有他们,他便无法活下去。柱头隐士圣西缅独自一人在荒漠中,在一平方米的柱头上。然而,他却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他想象千百万双眼睛在仰望着他。他存在于千百万人的思想中,他为此而欣喜。这就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一个极好例子。亲爱的小姐,柱头隐士圣西缅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您是猜想不到的。直到今天,他还始终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最佳的顶点。”

有人敲门,一个餐馆的侍者进了房间,他推着一辆小车,车上满载食物。他把一块桌布在桌上打开,然后摆上餐具。伯特莱夫在雪茄盒里掏了一阵,将一大把硬币塞进侍者的衣袋里。然后,他们开始吃饭,侍者站在桌子后,给他们斟酒,上一道道的菜。

伯特莱夫津津有味地评价着每一道菜的滋味,斯克雷塔强调说,他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享受如此佳肴了。“最后一次,也许是我母亲做的菜,但那时候我还很小。我从五岁起就成了孤儿。我周围的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就连饮食,在我眼中,也是那么的陌生。对食物的爱只能产生于对邻人的爱。”

“完全正确。”伯特莱夫一边说,一边把一块牛肉送到嘴里。

“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会同时丧失食欲。请相信我的话,就是在今天,我仍然为自己没有父母而痛苦。请相信我的话,就是在今天,哪怕我已入老年,我都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来换得一个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