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957~1963年 10(第2/5页)
就是这一点激怒了洛德博士,而且他的愤怒与日俱增。
在神秘的学术界和科学界,很少有人会得到快速晋升,差不多总得慢慢熬。洛德要晋升的下一个职称是副教授。这个职称像是一顶桂冠,它也意味着有了终身经济保障。副教授也是一个信号,它像是在说,你成功了,你已经是学术界的精英之一了,你有了别人夺不走的东西,你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工作,学校上层对你的干预将很有限。你功成名就了。
洛德很想升到这一级。他现在就想晋升,不想再等待两年,而实际上这种过程却像是在学术界的磨坊里面磨面粉一样,在正常情况下,他还要在这个磨坊里磨上两年才行。
他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些注意到这个问题,下决心设法提前晋升。他觉得,凭借他的成就,完成这件事轻而易举,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他满怀信心地准备了一份文献目录,打电话给化学院院长说想下星期见他,时间定好之后,他就把文献目录先寄过去了。
罗伯特·哈里斯院长是一个精瘦睿智的小个子,他的智慧之一,就是常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各种问题做出苏格拉底式的决断,他在工作中往往要做这种决断。他原本是一个科学家,目前还在一个小的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每年还要参加几次学术会议。但是,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化学院的行政事务上。
1957年3月的那个上午,哈里斯院长在办公室里翻看文森特·洛德博士的文献目录,揣测着他送这份目录的目的何在。像洛德那种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人,他的动机可能有10多种。反正马上就会弄清楚的,因为这份文献目录的主人会在15分钟内过来。
这位做事认真的院长,合上刚刚仔细看完的厚厚一叠文献,靠在书桌后面的扶手椅上,想着文森特·洛德的情况,以及他本人对洛德的直觉。
洛德天资聪颖,这毋庸置疑。即使院长以前不知道,他也从最近读到的洛德发表的论文以及相关的评论和赞扬中了解到了。在洛德自己选定的领域里,他可能会,甚至一定会攀上科学的帕纳塞斯山。科学家也是凡人,需要一点儿适当的运气,如果洛德有这份运气,他将来可能会有一些了不起的发现,会给他自己和伊利诺伊大学带来荣誉。目前,一切都让人满意,所有的信号都表明一切顺利。但是……
文森特·洛德博士有时令哈里斯院长感到不安。
院长不安倒不是因为洛德表现得过度敏感;才华出众和神经过敏常常是孪生兄弟,这两种品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倒也可以接受。无论是哪所大学——想到这里,院长叹了一口气——都像是一处充斥着敌意和忌妒的所在,常常有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不,让他不安的是其他的事,是更严重的事——这个问题以前就被提出过,最近又被人提了出来:在文森特·洛德的头脑深处,是否有不诚实的种子,可能会导致他在学术上弄虚作假?
将近4年前,就是洛德博士任助理教授的第一年,他根据一系列试验结果写了一篇论文。据他说,那些试验产生了异常的结果。在论文马上就要发表时,洛德在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同事——一个资历老得多的有机化学家——宣称,他重复洛德博士的试验,想获得洛德博士的结果,但是他没能做到,试验的结果不一样。
紧接着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是洛德弄错了。那些错误看来是误解造成的,并不是有意弄虚作假。洛德重写了论文,随后发表了。总算没有造成科学上的混乱。如果原来论文中的试验结果不修改的话,后果就会很严重。
这件事本身不重要。洛德博士身上发生的事偶尔也会发生在最杰出的科学家身上。人人都会犯错。但是,如果是一个科学家事后发现自己的错误,人们公认的正常且合乎道德的做法是:公开这个错误,并修改已发表的文章。
洛德的情况却不一样,因为根据洛德当时的反应,他的同事们有一种直觉,怀疑他自己其实已经知道出现了错误,很可能在论文写好以后就发现了,只是他默不作声,希望没有人会注意到。
一时间,学校里便流传起各种关于伦理观念和职业道德的风言风语。后来,随着洛德又发表了一系列无懈可击、广受赞扬的科研发现,那些议论逐渐平息下去,人们显然把这件事给忘掉了。
哈里斯院长几乎也忘光了。直到两个星期前,他在旧金山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才回想起来。
“听着,罗伯特,”一天晚上,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是哈里斯的老友,在跟他边喝酒边聊天时说,“我要是你,我就会对你们学院那个叫洛德的家伙多留意一点儿。我们这边有人发现他最近的两篇论文中的试验都无法重复。他的合成过程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得不出他宣称的那些引人注目的结果。”